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8页
    二 我国研究现状第8页
    三 目的与意义的研究第8-10页
第一章 抗战精神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第10-16页
    一 抗战胜利对当代中国的影响第10-12页
        (一)抗战胜利的内容及意义第10页
        (二)抗战胜利的原因第10页
        (三)抗战胜利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影响第10-12页
    二 抗战精神内涵第12页
        (一)爱国精神是我们国家每个公民的职责第12页
        (二)不怕牺牲、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第12页
        (三)不怕残暴、战争到最后的英雄品质第12页
        (四)坚贞不屈、坚持不懈的必胜信念第12页
    三 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第12-13页
        (一)总结过去:纪念具有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第12-13页
        (二)审视当下:历史不容歪曲,和平乃是大势第13页
        (三)警示未来:青年勿忘国耻,团结才能克难第13页
    四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分析第13-16页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第13页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要问题第13-16页
第二章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析第16-24页
    一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第16-19页
        (一)中学生对抗战精神认同的现状第16页
        (二)师资建设的现状第16-17页
        (三)融入过程的现状第17-19页
    二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第19-20页
        (一)从中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第19页
        (二)从思想政治课的角度来分析第19-20页
    三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第20-24页
        (一)融入的基本分析第20-21页
        (二)融入的基本涵义第21-22页
        (三)融入的实效性第22-24页
第三章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第24-42页
    一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第24-34页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24-27页
        (二)加强制度保证第27-32页
        (三)注重社会协同第32-34页
    二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第34-35页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34页
        (二)以学生构成为先导因材施教第34-35页
        (三)注重自我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第35页
        (四)在理论基础上,把现实生活当成一本生动的教材第35页
    三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第35-39页
        (一)抗战精神一定要进入课堂以内,才能很好的传承第35-37页
        (二)抗战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第37-38页
        (三)抗战精神进学生活动第38-39页
    四 抗战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第39-42页
        (一)文化载体花样繁多第39-40页
        (二)开展各类活动一定要内容丰富第40-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附件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口市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下一篇:郑州市初级中学篮球特长生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