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及实践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论文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20页
    2.1 "以人为本"中"人"的定义第15-16页
    2.2 "以人为本"中"本"的定义第16-18页
    2.3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第18页
    2.4 "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第18页
    2.5 "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的区别第18-20页
第3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理论基础第20-28页
    3.1 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第20-21页
        3.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第20-21页
        3.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价值第21页
    3.2 马克思的人本发展思想第21-24页
        3.2.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第21-22页
        3.2.2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第22-24页
    3.3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第24-26页
        3.3.1 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第24-25页
        3.3.2 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情况第25-26页
    3.4 西方国家的人本主义思想第26-28页
        3.4.1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第26页
        3.4.2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第26-28页
第4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第28-34页
    4.1 邓小平的"人民"观思想第28-30页
        4.1.1 邓小平的"人民"观,发展了毛泽东同志人民群众思想的"人民"标准第28页
        4.1.2 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第28-29页
        4.1.3 邓小平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首要位置第29-30页
    4.2 江泽民的"执政为民"思想第30-31页
        4.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第30页
        4.2.2 江泽民同志赋予了"为人民服务"宗旨新的内涵第30页
        4.2.3 进一步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第30-31页
    4.3 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第31-32页
        4.3.1 正式将"以人为本"思想纳入党的执政章程第31页
        4.3.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第31-32页
    4.4 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第32-34页
        4.4.1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32-33页
        4.4.2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第33-34页
第5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4-40页
    5.1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最大优越性第34-35页
        5.1.1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34页
        5.1.2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第34-35页
    5.2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35-36页
        5.2.1 “三个代表”思想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第35页
        5.2.2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35-36页
    5.3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第36-37页
        5.3.1 "科学发展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集中体现第36-37页
        5.3.2 共享发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第37页
    5.4 人民群众是否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评价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第37-40页
        5.4.1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第38页
        5.4.2 "两个是否"与"三个有利于"一脉相承第38-40页
第6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动实践第40-50页
    6.1 经济建设方面第40-43页
        6.1.1 发展社会主义人本经济第40-42页
        6.1.2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第42页
        6.1.3 完善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第42-43页
    6.2 政治建设方面第43-46页
        6.2.1 创新执政理念,改进执政方式第43-44页
        6.2.2 发展人民民主,保障公民权利第44-45页
        6.2.3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第45-46页
    6.3 文化建设方面第46-47页
        6.3.1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第46-47页
        6.3.2 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建立人民共享的文化体系第47页
    6.4 社会建设方面第47-48页
        6.4.1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47页
        6.4.2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百姓福祉第47-48页
    6.5 生态建设方面第48-50页
        6.5.1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城乡居民构建优美的居住环境第48页
        6.5.2 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产品第48-50页
第7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重大意义第50-56页
    7.1 理论意义第50-53页
        7.1.1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第50-51页
        7.1.2 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51-53页
    7.2 现实意义第53-56页
        7.2.1 以人为本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性方针第53-54页
        7.2.2 以人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进行"五位一体"建设的基本原则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近平廉政思想研究
下一篇:插图特点对5岁幼儿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