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热工量的测量仪表论文--温度测量仪表论文

190~340K真空标准黑体辐射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1.1.1 为卫星红外遥感测温仪器提供溯源标准第9-12页
        1.1.2 为红外遥感仪器的亮温传递建立计量保障第12-13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9页
        1.2.1 俄罗斯光学和物理测量研究所(VNIIOFI)第13-15页
        1.2.2 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第15-16页
        1.2.3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第16-18页
        1.2.4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第18-1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21-26页
    2.1 辐射第21-22页
        2.1.1 热辐射第21-22页
        2.1.2 吸收、反射和透射第22页
    2.2 黑体的辐射规律第22-25页
        2.2.1 黑体第22-24页
        2.2.2 普朗克定律第24页
        2.2.3 发射率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190 ~ 340 K真空标准黑体辐射源的研制第26-40页
    3.1 VRTSF装置及原理第26-27页
    3.2 190 ~ 340 K真空标准黑体辐射源的技术指标第27-28页
    3.3 190 ~ 340 K真空标准黑体辐射源的设计第28-32页
        3.3.1 空腔结构设计第28-29页
        3.3.2 传热控温方式设计第29-31页
        3.3.3 真空防漏热设计第31页
        3.3.4 抑制杂光设计第31-32页
        3.3.5 温度测量方式设计第32页
    3.4 空腔表面的涂层材料第32-33页
    3.5 黑体建模及空腔的稳态热分析第33-34页
    3.6 黑体整体结构介绍第34-35页
    3.7 黑体实验装置第35-38页
        3.7.1 温度标准器第36-37页
        3.7.2 温控仪器第37-38页
        3.7.3 数据采集仪器第38页
    3.8 工作方式第38-39页
    3.9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190 ~ 340 K真空标准黑体辐射源的性能测试第40-44页
    4.1 黑体空腔轴向温度均匀性第40-41页
    4.2 黑体空腔温度稳定性第41-42页
    4.3 温度计验证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性能评价及不确定度分析第44-48页
    5.1 发射率第44-45页
    5.2 不确定度分析第45-47页
        5.2.1 不确定度来源第45-46页
        5.2.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第46-47页
    5.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力矩马达气隙测量系统研制与精度分析
下一篇:往复式压缩机故障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