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证据权的找矿远景区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以西藏米拉山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证据权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逻辑信息法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第2章 证据权法 | 第12-17页 |
2.1 证据权法 | 第12-15页 |
2.1.1 先验概率及条件概率 | 第12-13页 |
2.1.2 权重的定义及计算 | 第13-14页 |
2.1.3 综合多证据因子 | 第14-15页 |
2.1.4 对比差 | 第15页 |
2.1.5 证据权计算步骤 | 第15页 |
2.2 模糊证据权 | 第15-17页 |
2.2.1 不确定信息的利用 | 第15页 |
2.2.2 模糊隶属度和模糊权重 | 第15-16页 |
2.2.3 模糊证据权计算步骤 | 第16-17页 |
第3章 逻辑信息量法 | 第17-26页 |
3.1 二态逻辑信息量方法 | 第17-22页 |
3.1.1 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 第17-21页 |
3.1.2 逻辑信息法的基本步骤 | 第21-22页 |
3.2 三态逻辑信息量方法 | 第22-26页 |
3.2.1 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3.2.2 信息标志筛选 | 第23页 |
3.2.3 标志权相对差期望 | 第23-25页 |
3.2.4 信息权的意义 | 第25页 |
3.2.5 三态信息量方法的计算步骤 | 第25-26页 |
第4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找矿标志 | 第26-31页 |
4.1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26-27页 |
4.2 区域找矿标志 | 第27-31页 |
4.2.1 区域构造 | 第27-28页 |
4.2.2 区域地层 | 第28页 |
4.2.3 区域岩浆岩 | 第28-29页 |
4.2.4 区域地球物理场与成矿 | 第29页 |
4.2.5 区域地球化学信息与成矿 | 第29页 |
4.2.6 遥感异常 | 第29-31页 |
第5章 模型预测及结果分析 | 第31-42页 |
5.1 研究区单元划分和信息收集 | 第31-32页 |
5.2 证据权模型 | 第32-34页 |
5.2.1 普通证据权方法 | 第32-33页 |
5.2.2 模糊证据权方法 | 第33-34页 |
5.3 逻辑信息量法 | 第34-42页 |
5.3.1 二态逻辑信息量方法 | 第34-38页 |
5.3.2 三态逻辑信息量法 | 第38-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6.1 主要成果 | 第42页 |
6.2 存在的不足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