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电力需求侧业务的接入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1 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电力通信接入网研究现状第11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第11-13页
第2章 需求侧业务接入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第13-17页
    2.1 需求侧管理的通信标准第13页
    2.2 用电信息采集通信接入技术第13-14页
        2.2.1 PLC技术第13-14页
        2.2.2 RS-485总线技术第14页
    2.3 智能家庭网络通信第14-15页
    2.4 无线移动通信接入方式第15页
    2.5 UML建模思想第15-16页
    2.6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3章 需求侧业务分类分析第17-23页
    3.1 业务参与者分析第17-18页
    3.2 业务分类标准第18页
    3.3 需求侧业务分类第18-22页
        3.3.1 居民用户的需求侧业务分类第18-20页
        3.3.2 工业用户的需求侧业务分类第20-22页
    3.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4章 基于互联网的居民用户接入方法研究第23-30页
    4.1 居民用户接入方式设计背景分析第23-24页
        4.1.1 需求侧业务的需求第23页
        4.1.2 居民用户环境分析第23页
        4.1.3 居民用户情况分析第23-24页
    4.2 居民用户需求侧业务概念模型第24-26页
        4.2.1 居民用户需求侧业务系统的概念模型第24-25页
        4.2.2 概念模型业务实体第25-26页
    4.3 基于互联网的接入方法设计第26-27页
    4.4 基于互联网的居民用户业务实现第27-28页
    4.5 基于互联网的居民用户家庭网络连接分析第28-29页
    4.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5章 工业用户的接入方法研究第30-39页
    5.1 工业用户接入技术背景第30页
        5.1.1 工业用户当前网络环境第30页
        5.1.2 工业用户备选无线接入方式第30页
    5.2 基于业务需求的接入方式分析第30-38页
        5.2.1 层次分析法原理第31-33页
        5.2.2 接入方法选择层次结构模型第33页
        5.2.3 需求侧业务对决策重要性影响分析第33-35页
        5.2.4 接入技术性能对比第35-37页
        5.2.5 接入技术权重求解第37-38页
        5.2.6 选择结论第38页
    5.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39-40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39页
    6.2 本文工作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43-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病毒cDNA体外连接产物回收中出现的非特异条带原因探究
下一篇:PI系统在县级电网数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