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城市污水处理NH3及(CH33N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课题来源第9页
        1.1.2.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城市污水厂NH_3及(CH_3)_3N排放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1. 污水处理过程中NH_3及(CH_3)_3N排放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2. 污泥处理过程中NH_3及(CH_3)_3N排放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3-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2. 三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NH_3及(CH_3)_3N排放的现场监测方案第15-26页
    2.1. 城市污水厂典型处理工艺NH_3及(CH_3)_3N监测点位的确定第15页
    2.2. 城市污水厂典型处理工艺NH_3及(CH_3)_3N采样布点方案第15-17页
    2.3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方法第17-18页
        2.3.1 环境气体NH_3及(CH_3)_3N的采样方法第17页
        2.3.2 非曝气单元水-气界面NH_3及(CH_3)_3N的采样方法第17页
        2.3.3. 曝气单元水-气界面NH_3及(CH_3)_3N的采样方法第17-18页
        2.3.4. 污水水样采样方法第18页
        2.3.5. NH_3及(CH_3)_3N气体样品的保存方法第18页
    2.4. 样品分析方法第18-23页
        2.4.1. NH_3及(CH_3)_3N气体样品分析方法第18-22页
        2.4.2. 常规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第22-23页
    2.5. 样品数据处理方法第23-26页
        2.5.1. 非水气界面含氮恶臭气体释放通量的计算方法第23-24页
        2.5.2. 非曝气单元水气界面NH_3及(CH_3)_3N释放通量的计算方法第24页
        2.5.3. 曝气单元水气界面NH_3及(CH_3)_3N释放通量的计算方法第24页
        2.5.4. NH_3及(CH_3)_3N吨水释放量的计算方法第24-26页
3. 城市污水处理三种典型工艺NH_3及(CH_3)_3N排放特征研究第26-85页
    3.1. 污水处理厂SBR工艺不同处理单元NH_3排放特征第26-47页
        3.1.1. 华北SBR工艺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研究第26-37页
        3.1.2. 珠三角SBR工艺污水厂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第37-42页
        3.1.3. 长三角SBR工艺污水厂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第42-46页
        3.1.4. 不同地区SBR污水处理工艺NH_3排放特征对比分析第46-47页
    3.2.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不同处理单元NH_3排放特征第47-65页
        3.2.1. 华北氧化沟工艺污水厂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第47-55页
        3.2.2. 珠三角氧化沟工艺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第55-59页
        3.2.3. 长三角氧化沟工艺NH_3排放特征第59-63页
        3.2.4. 不同地区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NH_3排放特征对比分析第63-65页
    3.3. 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不同处理单元NH_3排放特征第65-85页
        3.3.1. 华北A~2/O工艺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第65-74页
        3.3.2. 珠三角A~2/O工艺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第74-79页
        3.3.3. 长三角A~2/O工艺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第79-83页
        3.3.4. 不同地区A~2/O污水处理工艺NH_3排放特征对比分析第83-85页
4. 城市污水厂NH_3及(CH_3)_3N控制策略研究第85-95页
    4.1. 城市污水处理厂NH_3监测技术规范第85-88页
        4.1.1. 关键点位确立第85-86页
        4.1.2. 样品采集方法规范第86页
        4.1.3. 样品布点方法规范第86-87页
        4.1.4. 样品检测方法规范第87-88页
    4.2.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规范第88-93页
        4.2.1. 工程控制策略第88-90页
        4.2.2. 厂内管理运营策略第90-92页
        4.2.3. 监管策略第92-93页
    4.3. 应急策略第93-95页
        4.3.1. 城市污水厂NH_3产生源与特点第93-94页
        4.3.2. 应急策略的建立第94-95页
5. 结论与建议第95-97页
    5.1. 结论第95页
    5.2. 建议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个人简介第100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100-101页
导师简介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压均质强化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水解酸化液作反硝化碳源研究
下一篇:伊通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及不确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