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炭在废水脱氮中的应用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5-17页 |
1 绪论 | 第17-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31-35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2 实验装置和仪器 | 第32-33页 |
2.3 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3 生物炭的制备及表征 | 第35-42页 |
3.1 生物炭制备 | 第35页 |
3.2 生物炭表征 | 第35-36页 |
3.3 表征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秸秆生物炭吸附脱氮 | 第42-54页 |
4.1 颗粒和粉末生物炭对氨氮吸附的对比实验 | 第42-47页 |
4.2 改性秸秆生物炭对硝酸盐的吸附实验 | 第47-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秸秆生物炭作为反硝化碳源的应用研究 | 第54-73页 |
5.1 碳源的释碳实验 | 第54-55页 |
5.2 微生物实验 | 第55-58页 |
5.3 反硝化实验 | 第58-61页 |
5.4 反硝化去除二级出水硝酸盐的连续实验 | 第61-63页 |
5.5 地下水常见离子对地下水硝酸盐去除的影响 | 第63-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