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4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7页
        1.3.1 结构安排第15页
        1.3.2 重点难点第15-16页
        1.3.3 基本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曲折历程第17-25页
    2.1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回顾第17-19页
        2.1.1 原始文明时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崇拜与敬畏第17-18页
        2.1.2 农业文明时代:人对自然的初步认识与开发第18-19页
        2.1.3 工业文明时代:人对自然的盲目利用与征服第19页
    2.2 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第19-22页
        2.2.1 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2.2.2 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第20-21页
        2.2.3 生态文明时代的自然观与价值观第21-22页
    2.3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概述第22-25页
        2.3.1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22-23页
        2.3.2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2.3.3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特征第24-25页
第三章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概述第25-35页
    3.1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的思想渊源第25-28页
        3.1.1 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第25-27页
        3.1.2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的理论依据第27页
        3.1.3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的现实依据第27-28页
    3.2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的主要内容第28-31页
        3.2.1 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与自然的共生第28-29页
        3.2.2 反对经济中心主义,主张发展稳态经济第29页
        3.2.3 反对消费主义,主张实行绿色运动第29-30页
        3.2.4 反对二元论,主张整体有机学说第30-31页
    3.3 约翰·柯布的生态文明观第31-35页
        3.3.1 约翰·柯布其人第31页
        3.3.2 约翰·柯布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第31-32页
        3.3.3 约翰·柯布生态文明希望在中国理念解读第32-35页
第四章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与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比较第35-43页
    4.1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的总体评价第35-37页
        4.1.1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的理论意义第35-36页
        4.1.2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的实践价值第36页
        4.1.3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的不足之处第36-37页
    4.2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在当代的新阐释第37-40页
        4.2.1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价值第37-38页
        4.2.2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在当代的实践价值第38-39页
        4.2.3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方向第39-40页
    4.3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与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异同第40-43页
        4.3.1 哲学基础重大区别第40-41页
        4.3.2 天人关系殊途同归第41-42页
        4.3.3 正确认识两种生态思想第42-43页
第五章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第43-53页
    5.1 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原因探析第43-48页
        5.1.1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第43-45页
        5.1.2 我国面临生态问题的直接原因第45-46页
        5.1.3 我国面临生态问题的深层原因第46-48页
    5.2 建设性后现代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第48-53页
        5.2.1 打破人类中心主义桎梏第48-49页
        5.2.2 走出经济中心主义误区第49页
        5.2.3 培养建设性后现代的生态思维方式第49-53页
第六章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第53-61页
    6.1 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建设第53-56页
        6.1.1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第53-54页
        6.1.2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纵深发展第54-56页
    6.2 构建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新范式第56-57页
        6.2.1 建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第56页
        6.2.2 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第56-57页
    6.3 培养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新理念第57-61页
        6.3.1 树立生态文明的全新观念第57-58页
        6.3.2 倡导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第58-59页
        6.3.3 加强生态文明的公民教育第59-61页
第七章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e3C/炭纳米纤维催化剂电催化降解有机砷研究
下一篇: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办公家具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