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3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来源及治理现状 | 第9-14页 |
1.2.1 化学法 | 第10页 |
1.2.2 物化法 | 第10-11页 |
1.2.3 生化法 | 第11-14页 |
1.3 微波技术原理及应用 | 第14-21页 |
1.3.1 微波的热效应 | 第15-17页 |
1.3.2 微波加热特点 | 第17页 |
1.3.3 微波的诱导催化作用 | 第17-18页 |
1.3.4 微波材料 | 第18-19页 |
1.3.5 活性炭 | 第19-21页 |
1.3.6 微波技术的应用 | 第21页 |
1.4 微波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21-28页 |
1.4.1 气态污染物的微波治理 | 第22页 |
1.4.2 固态污染物的微波处理 | 第22-24页 |
1.4.3 溶液中污染物的微波降解 | 第24-27页 |
1.4.4 微波技术在其他环境领域的应用 | 第27-28页 |
1.5 课题主要思路 | 第28-30页 |
第2章 微波-H_2O_2协同处理低浓度苯酚废水的方法概述 | 第30-40页 |
2.1 苯酚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 | 第30-36页 |
2.1.1 资源化回收利用 | 第31-33页 |
2.1.2 破坏处理方法 | 第33-36页 |
2.2 H_2O_2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 | 第36-38页 |
2.3 微波-H_2O_2-活性炭催化氧化苯酚体系的建立 | 第38-40页 |
第3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0-46页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0-42页 |
3.2 分析方法 | 第42-46页 |
3.2.1 苯酚的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3.2.2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 第43-44页 |
3.2.3 碘值的测定方法 | 第44-46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6-55页 |
4.1 初始pH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 活性炭用量及粒径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 微波辐射功率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 H_2O_2用量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4.5 微波辐射时间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52页 |
4.6 H_2O_2-活性炭体系和微波辐射的协同作用对比实验 | 第52-54页 |
4.7 活性炭使用次数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第5章 微波-H_2O_2-活性炭诱导氧化处理石油化工实际废水的研究 | 第55-67页 |
5.1 微波辐射活性炭再生的工艺优化 | 第55-58页 |
5.1.1 正交实验设计 | 第55-56页 |
5.1.2 正交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5.1.3 微波辐照活性炭再生损失与使用寿命 | 第57-58页 |
5.2 活性炭吸附苯酚废水中污染物理论研究 | 第58-62页 |
5.2.1 活性炭种类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2 溶液pH值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9页 |
5.2.3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9-61页 |
5.2.4 吸附等温线模型研究 | 第61-62页 |
5.3 微波辐照活性炭再生的工艺研究 | 第62-65页 |
5.3.1 微波辐照功率与时间对碘值的影响 | 第63页 |
5.3.2 活性炭表面温度对再生后碘值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3 活性炭吸附量对再生后碘值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