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岔路河断陷砂砾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1.1 内容与指标第10页
        1.1.1 内容第10页
        1.1.2 指标第10页
    1.2 完成的研究内容与达到的技术指标第10-11页
        1.2.1 完成的内容第10-11页
        1.2.2 达到的技术指标第11页
    1.3 形成的技术成果、关键技术及创新点第11-12页
        1.3.1 建立了复杂岩性识别方法第11页
        1.3.2 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模型第11-12页
        1.3.3 形成流体识别方法第12页
    1.4 关键技术第12页
    1.5 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储层概况第13-32页
    2.1 地质与测井概况第13-14页
        2.1.1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13-14页
    2.2 地层与储层岩性特征第14-30页
        2.2.1 地层特征第14页
        2.2.2 储层岩性特征第14-15页
        2.2.3 沉积特征第15-16页
        2.2.4 储层的测井特征第16-30页
    2.3 储层流体性质第30-32页
        2.3.1 储层流体性质第30-32页
第三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第32-38页
    3.1 岩心归位与测井曲线标准化第32-34页
    3.2 储层“四性”关系曲线第34-38页
第四章 储集层的岩性识别方法研究第38-47页
    4.1 岩性特征、测井特征及岩性判别思路第38-47页
        4.1.1 主要岩石类型第38-39页
        4.1.2 主要岩石类型的测井响应特征第39-43页
        4.1.3 岩性测井特征总结第43-44页
        4.1.4 岩性判别思路与流程第44-47页
第五章 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第47-65页
    5.1 孔隙度与渗透率模型的建立第47-52页
        5.1.1 孔隙度模型建立第47-51页
        5.1.2 岩心分析孔隙度刻度核磁孔隙度测井资料第51-52页
    5.2 渗透率模型建立第52-56页
        5.2.1 利用岩心分析孔隙度与渗透率建立回归关系式第52-56页
    5.3 岩石导电特性与储层参数关系第56-60页
    5.4 岩性敏感指数下的四性关系式第60-65页
        5.4.1 岩性敏感曲线构建第60-61页
        5.4.2 考虑岩性的四性关系第61-65页
第六章 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第65-77页
    6.1 交会图法定性识别油气层第65页
    6.2 曲线重叠法识别油气层第65-67页
    6.3 图板法第67-77页
        6.3.1 岔路河断陷第67-72页
        6.3.2 鹿乡断陷第72-77页
第七章 结论和认识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持续性的城市交通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下一篇:bFGF激活PI3K信号通路调控大鼠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