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2 抗震设计方法和理论的发展 | 第13-18页 |
1.2.1 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13-14页 |
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概况 | 第15-18页 |
1.3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中外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定义 | 第18页 |
1.3.2 中美抗震设计方法对比 | 第18-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PERFORM-3D有限元软件与模型验证 | 第23-41页 |
2.1 有限元分析模型概述 | 第23-24页 |
2.1.1 结构模型 | 第23页 |
2.1.2 构件模型 | 第23-24页 |
2.2 PERFORM-3D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24页 |
2.3 PERFORM-3D的基本模型 | 第24-36页 |
2.3.1 F-D曲线 | 第24-27页 |
2.3.2 梁单元模型 | 第27-30页 |
2.3.3 柱单元模型 | 第30-31页 |
2.3.4 墙单元模型 | 第31-34页 |
2.3.5 本文建模所用单元模型 | 第34-36页 |
2.4 PERFORM-3D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36-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算例设计及地震波选取 | 第41-56页 |
3.1 算例基本参数 | 第41-44页 |
3.2 PERFORM-3D建模过程 | 第44-51页 |
3.2.1 模型中使用的材料本构关系 | 第45-50页 |
3.2.2 PERFORM-3D模型纤维截面划分和复合构件组成 | 第50-51页 |
3.3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1-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地震响应及抗震性能研究 | 第56-73页 |
4.1 概述 | 第56页 |
4.2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和目标确定 | 第56-58页 |
4.2.1 性能水准的确定 | 第56-57页 |
4.2.2 性能目标的确定 | 第57-58页 |
4.3 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 | 第58-71页 |
4.3.1 结构的整体响应分析 | 第58-65页 |
4.3.2 结构的构件响应分析 | 第65-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73-79页 |
5.1 概述 | 第73-74页 |
5.2 目标位移法 | 第74-78页 |
5.2.1 侧向荷载分布模式 | 第74页 |
5.2.2 目标位移法分析结果 | 第74-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