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9-10页 |
1 小说的影像化叙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渐进 | 第10-23页 |
1.1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峙与兼容 | 第10-14页 |
1.1.1 “纯文学”四面楚歌的困境 | 第11-12页 |
1.1.2 影像时代的大众霸权 | 第12-14页 |
1.2 影像时代中小说创作的审美取向 | 第14-18页 |
1.2.1 电影的文学性与文学的电影性 | 第15-16页 |
1.2.2 纯文学作家的影像化叙事倾向 | 第16-18页 |
1.3 王安忆对电影的介入与选择 | 第18-23页 |
1.3.1 王安忆小说对海派影像化叙事传统的继承 | 第18-19页 |
1.3.2 上海电影文化的浸染 | 第19-22页 |
1.3.3 王安忆:上海影像化叙事的新传人 | 第22-23页 |
2 王安忆影像化叙事小说中的电影元素 | 第23-31页 |
2.1 蒙太奇里的新传奇 | 第23-25页 |
2.2 光线下暖调的俗世生活 | 第25-27页 |
2.3 镜头中的流动诗意 | 第27-29页 |
2.4 淡雅的色彩造型 | 第29-31页 |
3 从“光阴”到“光影”:王安忆影像化叙事小说的结构模式 | 第31-36页 |
3.1 视觉化场景的开篇 | 第31-33页 |
3.2 以都市景观营造小说的空间化 | 第33-34页 |
3.3 影像化结构模式的象征意味 | 第34-36页 |
4 影像化叙事小说《长恨歌》及其电影改编 | 第36-42页 |
4.1 镜像式生存的视觉性再现 | 第36-39页 |
4.2 叙述者的性别转换 | 第39-41页 |
4.3 文艺性与商业性的两难 | 第41-42页 |
5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