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化学论文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氮的形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前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沉积物中的氮第12-13页
    1.2 氮的不同形态划分第13-14页
    1.3 不同形态氮的测定方法第14-17页
        1.3.1 总氮(TN)第14-16页
        1.3.2 各形态氮的提取测定方法第16-17页
    1.4 海洋沉积物中氮循环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1.4.1 海洋沉积物自身的性质第17-18页
        1.4.2 海洋沉积物所处的环境第18页
        1.4.3 生物因素第18-19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9-21页
2 调查区域和分析方法第21-26页
    2.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采集及处理第21-22页
    2.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柱状沉积物的采集及处理第22-23页
    2.3 仪器与试剂第23-24页
        2.3.1 仪器第23页
        2.3.2 试剂第23-24页
    2.4 分析方法第24-26页
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研究第26-47页
    3.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概况第26-27页
    3.2 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分布第27-44页
        3.2.1 离子交换形态的氮(IEF-N)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第27-32页
        3.2.2 碳酸盐结合形态的氮(CF-N)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第32-36页
        3.2.3 铁锰氧化物结合形态的氮(IMOF-N)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第36-40页
        3.2.4 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形态的氮(OSF-N)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第40-43页
        3.2.5 总氮(TN)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第43-44页
    3.3 两个航次对比及其与其他海区对比第44-46页
    3.4 小结第46-47页
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第47-62页
    4.1 总氮(TN)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第47-49页
    4.2 可转化形态的氮(TF-N)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第49-51页
    4.3 离子交换形态的氮(IEF-N)分布及影响因素第51-52页
    4.4 碳酸盐结合形态的氮(CF-N)分布及影响因素第52-53页
    4.5 铁锰氧化形态的氮(1MOF-N)分布及影响因素第53-55页
    4.6 有机结合形态的氮(OSF-N)分布及影响因素第55-57页
    4.7 海洋沉积物中氮形态与海洋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第57-58页
    4.8 不同形态的氮在循环中的作用第58-60页
    4.9 小结第60-62页
5 论文总结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2页
个人简历第72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波流耦合作用下的青岛海域海洋能资源评估
下一篇:山东半岛海陆统筹模式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