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42页 |
1 黄丝曲霉属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22页 |
1.1 抗肿瘤活性物质 | 第11-15页 |
1.2 抗病毒活性物质 | 第15-17页 |
1.3 抗菌活性物质 | 第17-19页 |
1.4 杀虫活性物质 | 第19-22页 |
2 拟茎点霉属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2.1 抗肿瘤活性物质 | 第22-27页 |
2.2 抗菌活性物质 | 第27-28页 |
3 球毛壳菌属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28-40页 |
3.1 抗肿瘤活性物质 | 第28-37页 |
3.2 抗菌活性物质 | 第37-40页 |
4 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40-42页 |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40-41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第二章 菌株YE3016和YE3048的鉴定 | 第42-52页 |
1 材料 | 第42页 |
1.1 菌株 | 第42页 |
1.2 培养基 | 第42页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2页 |
2 方法 | 第42-45页 |
2.1 菌落形态特征和显微形态特征观察 | 第42-43页 |
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3-45页 |
2.2.1 菌株总DNA的提取 | 第43页 |
2.2.2 总DNA的检测 | 第43-44页 |
2.2.3 ITS序列的PCR扩增 | 第44页 |
2.2.4 ITS序列的测定 | 第44页 |
2.2.5 序列分析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3.1 菌株YE3016的形态学特征 | 第45-46页 |
3.1.1 菌株YE3016的菌落特征 | 第45页 |
3.1.2 菌株YE3016的显微形态特征 | 第45-46页 |
3.2 菌株YE3016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6-47页 |
3.2.1 菌株YE3016的ITS核苷酸碱基序列 | 第46页 |
3.2.2 菌株YE3016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6-47页 |
3.3 菌株YE3048的形态学特征 | 第47-49页 |
3.3.1 菌株YE3048的菌落特征 | 第47-48页 |
3.3.2 菌株YE3048的显微形态特征 | 第48-49页 |
3.4 菌株YE3016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50页 |
3.4.1 菌株YE3016的ITS核苷酸碱基序列 | 第49页 |
3.4.2 菌株YE3048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5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邬氏黄丝曲霉Talaromyces wortmannii YE3016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 | 第52-65页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52页 |
1.1 菌株 | 第52页 |
1.2 仪器 | 第52页 |
1.3 试剂 | 第52页 |
2 发酵培养 | 第52-53页 |
2.1 种子液制备 | 第52页 |
2.2 扩大发酵 | 第52-53页 |
3 发酵产物的提取及分离 | 第53-55页 |
3.1 发酵产物的提取 | 第53页 |
3.2 发酵提取物的分离纯化 | 第53-55页 |
3.2.1 分离纯化方法 | 第53页 |
3.2.2 分离纯化流程 | 第53-54页 |
3.2.3 分离流程图 | 第54-55页 |
4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5-63页 |
4.1 方法 | 第55页 |
4.2 结果 | 第55-56页 |
4.3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及波谱数据 | 第56-63页 |
5 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 第63页 |
6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拟茎点霉Phomopsis sp.YM355364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 第65-82页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65页 |
1.1 菌株 | 第65页 |
1.2 仪器 | 第65页 |
1.3 试剂 | 第65页 |
2 发酵培养 | 第65-66页 |
2.1 种子液制备 | 第65-66页 |
2.2 扩大发酵 | 第66页 |
3 发酵产物的提取及分离 | 第66-68页 |
3.1 发酵产物的提取 | 第66页 |
3.2 发酵提取物的分离纯化 | 第66-68页 |
3.2.1 分离纯化方法 | 第66页 |
3.2.2 分离纯化流程 | 第66-68页 |
3.2.3 分离流程图 | 第68页 |
4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68-80页 |
4.1 方法 | 第68-69页 |
4.2 结果 | 第69-71页 |
4.3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及波谱数据 | 第71-80页 |
6 结果与讨论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m YE3048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 第82-89页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82-83页 |
1.1 菌株 | 第82页 |
1.2 仪器 | 第82页 |
1.3 试剂 | 第82-83页 |
2 发酵培养 | 第83页 |
2.1 种子液制备 | 第83页 |
2.2 扩大发酵 | 第83页 |
3 发酵产物的提取及分离 | 第83-84页 |
3.1 发酵产物的提取 | 第83页 |
3.2 发酵提取物的分离纯化 | 第83-84页 |
3.2.1 分离纯化方法 | 第83页 |
3.2.2 分离纯化流程 | 第83-84页 |
3.2.3 分离流程图 | 第84页 |
4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84-88页 |
4.1 方法 | 第84-85页 |
4.2 结果 | 第85页 |
4.3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及波谱数据 | 第85-88页 |
6 结果与讨论 | 第88-8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9页 |
硕士期间成果 | 第99-100页 |
附录 | 第100-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