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微地震监测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微地震有效事件识别与初至拾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3 微地震弱信号提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微地震信号与噪音特征分析 | 第17-27页 |
| 2.1 微地震资料的采集方式 | 第17-19页 |
| 2.2 微地震信号产生机制分析 | 第19-21页 |
| 2.2.1 裂缝尖端效应和漏泄效应 | 第19-20页 |
| 2.2.2 混合破裂机制 | 第20-21页 |
| 2.3 微地震信号噪声特征分析 | 第21-26页 |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微地震资料初至拾取的弱信号处理方法 | 第27-35页 |
| 3.1 微地震初至弱信号的特征及自动拾取的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 3.2 基本原理 | 第28-31页 |
| 3.2.1 时窗能量比法 | 第28页 |
| 3.2.2 互信息量算法 | 第28-30页 |
| 3.2.3 时窗能量比与互信息量结合的弱信号增强改进算法 | 第30-31页 |
| 3.3 模型试算 | 第31-33页 |
| 3.4 应用实例 | 第33-34页 |
| 3.5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同步压缩变换的微地震弱信号提取方法 | 第35-53页 |
| 4.1 同步压缩变换的基本原理 | 第36-43页 |
| 4.1.0 同步压缩变换的基本理论 | 第36-38页 |
| 4.1.1 同步压缩变换的性质分析 | 第38-41页 |
| 4.1.2 同步压缩变换的参数选取 | 第41页 |
| 4.1.3 小波阀值去噪 | 第41-42页 |
| 4.1.4 同步压缩变换有效信号的提取改进算法 | 第42-43页 |
| 4.2 仿真分析 | 第43-50页 |
| 4.2.1 模拟非平稳信号分析 | 第43-47页 |
| 4.2.2 实际微地震单道记录分析 | 第47-50页 |
| 4.3 应用实例分析 | 第50-51页 |
| 4.4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经验模态分解微地震信号去噪方法 | 第53-71页 |
| 5.1 EMD的基本原理 | 第54-57页 |
| 5.2 EMD的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 | 第57-59页 |
| 5.3 基于EMD互信息熵与同步压缩变换的改进算法 | 第59-61页 |
| 5.3.1 IMF互信息熵成分辨识 | 第59-60页 |
| 5.3.2 基于同步压缩变换混叠噪声压制 | 第60页 |
| 5.3.3 基于EMD互信息熵与同步压缩变换信号去噪方法 | 第60-61页 |
| 5.4 模型试算 | 第61-68页 |
| 5.5 应用实例分析 | 第68-70页 |
| 5.6 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情况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