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1.1 纳米流体液滴蒸发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纳米流体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液滴蒸发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纳米流体的液滴蒸发理论及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1.2.2 纳米液滴蒸发动力理论 | 第12-14页 |
1.3 液滴内部流动及颗粒沉积图案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3.1 Marangoni效应 | 第15-16页 |
1.3.2 液滴蒸发后颗粒沉积图案的研究 | 第16-18页 |
1.4 固着液滴蒸发的应用 | 第18-2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操作与材料性质 | 第21-31页 |
2.1 纳米流体的配制 | 第21页 |
2.1.1 配制溶液实验操注意事项 | 第21页 |
2.2 纳米流体颗粒分布检测 | 第21-26页 |
2.2.1 实验仪器组成及测量原理 | 第21-23页 |
2.2.2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 第23-24页 |
2.2.3 仪器精度检测 | 第24页 |
2.2.4 实验用纳米流体颗粒分布测量 | 第24-26页 |
2.3 底板材料的准备 | 第26-28页 |
2.3.1 底板表面特性分析 | 第26-28页 |
2.4 液滴蒸发过程的实验仪器及操作过程 | 第28-31页 |
2.4.1 实验仪器与参数 | 第28-29页 |
2.4.2 实验方法步骤 | 第29页 |
2.4.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液滴蒸发过程的实验研究 | 第31-63页 |
3.1 去离子水纯基液在三种底板上的蒸发演变过程 | 第31-41页 |
3.1.1 去离子水液滴在铁板的蒸发 | 第31-36页 |
3.1.2 去离子水在铜板的蒸发过程分析 | 第36-38页 |
3.1.3 去离子水在玻璃底板的蒸发过程分析 | 第38-41页 |
3.2 含氧化铝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蒸发模式结果及分析 | 第41-48页 |
3.2.1 纳米流体在金属底板(铁板)上蒸发模式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3.2.2 纳米流体在玻璃底板上蒸发模式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3.3 不同浓度纳米流体液滴蒸发模式的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3.3.1 浓度为 0.2%的纳米流体液滴在铁片底板的蒸发过程分析 | 第48-51页 |
3.3.2 浓度为 1%的纳米流体液滴在铁片底板的蒸发过程分析 | 第51-54页 |
3.3.3 浓度为 0.2 %的纳米流体液滴在玻璃底板的蒸发过程分析 | 第54-56页 |
3.3.4 浓度为 1%纳米流体液滴在玻璃底板的蒸发过程分析 | 第56-58页 |
3.4 液滴平衡接触角的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第四章 纳米流体液滴蒸干后沉积图案的研究 | 第63-73页 |
4.1 实验仪器 | 第63页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70页 |
4.2.1 粒径为 10nm的纳米流体蒸发颗粒沉积结果及分析 | 第64-66页 |
4.2.2 粒径为 50nm的纳米流体蒸发颗粒沉积结果及分析 | 第66-68页 |
4.2.3 粒径为 100nm的纳米流体蒸发颗粒沉积结果及分析 | 第68-70页 |
4.3 影响蒸干图案的参数分析和Maragoni数计算 | 第70-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6页 |
5.1 总结 | 第73-75页 |
5.2 展望与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