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电池管理系统软件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创新 | 第17-19页 |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组态的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概述 | 第20-38页 |
2.1 常见的电池及其状态估算方法 | 第20-28页 |
2.1.1 常见的动力电池 | 第20-22页 |
2.1.2 常见的几种电池状态估算方法 | 第22-28页 |
2.2 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 | 第28-32页 |
2.2.1 电池的状态监测与分析 | 第29页 |
2.2.2 电池的安全保护 | 第29-30页 |
2.2.3 电池的充放电与均衡 | 第30-31页 |
2.2.4 电池的信息管理 | 第31-32页 |
2.3 组态的设计思想理念 | 第32-35页 |
2.3.1 工业组态的思想 | 第33页 |
2.3.2 本文的组态理念 | 第33-35页 |
2.4 基于组态的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整体设计 | 第35-37页 |
2.4.1 整体的结构设计 | 第35页 |
2.4.2 整体的硬件设计 | 第35-36页 |
2.4.3 整体的软件设计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组态的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硬件设计 | 第38-58页 |
3.1 开发平台硬件的总体设计 | 第38-40页 |
3.2 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 第40-42页 |
3.2.1 MCU简介 | 第41页 |
3.2.2 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 | 第41-42页 |
3.3 电源电路的设计 | 第42-46页 |
3.3.1 降压电路 | 第43-44页 |
3.3.2 电源检测电路 | 第44-46页 |
3.4 接口电路的设计 | 第46-51页 |
3.4.1 带隔离的CAN总线接口 | 第47-48页 |
3.4.2 带隔离的SPI接口 | 第48-49页 |
3.4.3 带隔离的USB接口 | 第49-50页 |
3.4.4 无线Wi-Fi模块 | 第50-51页 |
3.5 信号处理电路与功能性模块电路 | 第51-53页 |
3.6 电池保护板的设计 | 第53-56页 |
3.6.1 电压的监测 | 第53-54页 |
3.6.2 电池的均衡 | 第54-55页 |
3.6.3 温度的监测和保护措施 | 第55-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基于组态的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软件设计 | 第58-87页 |
4.1 开发平台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58-60页 |
4.1.1 组态思想在开发中的应用 | 第58-59页 |
4.1.2 整体软件系统的实现 | 第59-60页 |
4.2 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 第60-82页 |
4.2.1 mdl文件信息的读取 | 第61-66页 |
4.2.2 组态图形信息的读取 | 第66-79页 |
4.2.3 图形信息的整理和描述 | 第79-82页 |
4.3 下位机的软件设计 | 第82-86页 |
4.3.1 描述文件信息的读取 | 第82-84页 |
4.3.2 描述语句含义的解释 | 第84-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基于组态的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测试与分析 | 第87-94页 |
5.1 开发平台测试系统的整体搭建 | 第87-88页 |
5.2 开发平台的测试与分析 | 第88-93页 |
5.2.1 开发平台的硬件测试 | 第89-90页 |
5.2.2 开发平台的软件测试 | 第90-9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4-95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3页 |
附录 | 第103-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附表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