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节能MAC协议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方向 | 第12-14页 |
1.3.1 通信协议研究 | 第13页 |
1.3.2 主要支撑技术研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MAC协议研究 | 第16-26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16-17页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 | 第17-18页 |
2.3 无线传感器的结构 | 第18-19页 |
2.4 现有主流无线传感器MAC协议研究 | 第19-22页 |
2.4.1 基于竞争的MAC协议 | 第20-22页 |
2.4.2 基于调度的MAC协议 | 第22页 |
2.4.3 混合类MAC协议 | 第22页 |
2.5 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性能指标和能耗分析 | 第22-25页 |
2.5.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性能指标 | 第22-23页 |
2.5.2 无线传感器网络耗能分析 | 第23-25页 |
2.6 无线传感器网络常用节能方法 | 第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自适应节能TXSMAC协议设计 | 第26-36页 |
3.1 自适应节能MAC协议设计需求分析 | 第26页 |
3.2 协议描述 | 第26-29页 |
3.3 TXSMAC协议采用主要机制 | 第29-31页 |
3.3.1 CSMA/CA接入方式 | 第29页 |
3.3.2 RTS-CTS握手机制 | 第29-30页 |
3.3.3 周期性休眠侦听 | 第30-31页 |
3.4 TXSMAC协议优化设计部分 | 第31-34页 |
3.4.1 退避策略的设计 | 第31-33页 |
3.4.2 动态占空比调整方案的设计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自适应节能QDSMAC协议设计 | 第36-44页 |
4.1 缓冲区平均队列时延的概念 | 第36-39页 |
4.1.1 定义 | 第36-37页 |
4.1.2 队列时延 | 第37页 |
4.1.3 仿真分析 | 第37-39页 |
4.2 QDSMAC协议优化设计 | 第39-43页 |
4.2.1 网络负载检测 | 第39页 |
4.2.2 动态占空比改变算法 | 第39-42页 |
4.2.3 同步分组广播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两种MAC协议仿真和分析 | 第44-54页 |
5.1 仿真平台NS2 | 第44-47页 |
5.1.1 NS2简介 | 第44页 |
5.1.2 NS2的层次结构 | 第44-45页 |
5.1.3 NS2的功能模块 | 第45-46页 |
5.1.4 MAC协议仿真流程 | 第46-47页 |
5.2 两种MAC协议仿真 | 第47-50页 |
5.2.1 仿真环境设定 | 第47-48页 |
5.2.2 无线节点的创建和配置 | 第48-49页 |
5.2.3 节点的能量模型与配置 | 第49页 |
5.2.4 仿真拓扑结构创建 | 第49-50页 |
5.3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50-53页 |
5.3.1 吞吐量 | 第50-51页 |
5.3.2 平均时延 | 第51-52页 |
5.3.3 能量消耗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附录A 仿真tcl脚本程序TXSMAC.tcl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