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四、课题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一)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页 |
(二)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 第14-28页 |
一、概念阐述 | 第14-16页 |
(一) 城市社区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15-16页 |
(三)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16页 |
二、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第16-21页 |
(一) 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 第16-17页 |
(二) 教育本质的政治性 | 第17-18页 |
(三) 教育范围的地域性 | 第18-19页 |
(四) 教育方法的服务性 | 第19-20页 |
(五) 教育手段的灵活性 | 第20-21页 |
三、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1-24页 |
(一) 人生观教育 | 第21页 |
(二) 政治观教育 | 第21-22页 |
(三) 道德观教育 | 第22-23页 |
(四) 法治观教育 | 第23-24页 |
(五) 民主观教育 | 第24页 |
四、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第24-28页 |
(一) 有利于巩固党的基层政权 | 第24-25页 |
(二) 有利于维护基层思想文化阵地 | 第25页 |
(三) 有利于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 | 第25-26页 |
(四)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以郑州市新安路街道社区为例 | 第28-36页 |
一、新安路街道办事处的基本情况 | 第28页 |
(一) 街道辖区现状 | 第28页 |
(二)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 第28页 |
二、新安路街道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做法 | 第28-31页 |
(一) 二十里铺社区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二) 采取的主要措施 | 第29-30页 |
(三) 取得的成效 | 第30-31页 |
三、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一) 社区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31页 |
(二) 居民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 第31-32页 |
(三) 社会问题逐渐多样化 | 第32页 |
(四) 群众满意度不高 | 第32页 |
(五) 工作成效缺乏连续性 | 第32-33页 |
四、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 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 第33-34页 |
(二)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 第34页 |
(三)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 第34页 |
(四)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覆盖不平衡 | 第34页 |
(五)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深度不到位 | 第34-35页 |
(六) 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5页 |
(七) 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分工不明确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及有效措施 | 第36-44页 |
一、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 第36-38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 第36页 |
(二) 注重区分对象,保证工作有效性 | 第36页 |
(三) 思想教育与社区服务相结合 | 第36-37页 |
(四) 文化环境与硬件设施相融合 | 第37-38页 |
二、加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 第38-44页 |
(一) 完善教育理论,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 | 第38-39页 |
(二) 注重培养人才,提升教育队伍素养 | 第39页 |
(三) 健全工作机制,提供教育制度保障 | 第39-40页 |
(四) 依托有效载体,扩展教育活动空间 | 第40-41页 |
(五) 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教育有效成果 | 第41-42页 |
(六) 加大经费投入,提供教育支出保障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