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连续性倒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外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钢筋锈蚀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失柱作用下RC框架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20-4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模型建立 | 第20-38页 |
2.2.1 试验试件几何属性 | 第20-22页 |
2.2.2 单元的选择 | 第22-26页 |
2.2.3 裂缝模型 | 第26-27页 |
2.2.4 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 | 第27-32页 |
2.2.5 钢筋本构关系模型 | 第32-36页 |
2.2.6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 | 第36-37页 |
2.2.7 加载形式和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37-38页 |
2.3 运算与求解 | 第38-42页 |
2.3.1 结构非线性分析种类的确定 | 第38页 |
2.3.2 迭代方法的确定 | 第38-41页 |
2.3.3 收敛准则的确定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3-63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受力情况 | 第43-44页 |
3.3 RC框架子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分析 | 第44-61页 |
3.3.1 初裂阶段 | 第48-50页 |
3.3.2 裂缝发展阶段 | 第50-53页 |
3.3.3 破坏阶段 | 第53-61页 |
3.4 特征值对比 | 第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钢筋锈蚀对RC框架子结构抗倒塌性能的影响 | 第63-81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钢筋锈蚀对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71页 |
4.2.1 锈蚀起始时间 | 第64-65页 |
4.2.2 钢筋面积的减小 | 第65-67页 |
4.2.3 钢筋力学性能的降低 | 第67-68页 |
4.2.4 混凝土保护层强度的降低 | 第68-69页 |
4.2.5 核心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 第69-70页 |
4.2.6 粘结性能的降低 | 第70-71页 |
4.3 构件不同使用周期下钢筋锈蚀对构件抗倒塌性能影响 | 第71-80页 |
4.3.1 钢筋锈蚀对构件力位移曲线的影响 | 第71-75页 |
4.3.2 钢筋锈蚀对试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 | 第75-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现役RC框架子结构承载力计算分析 | 第81-108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考虑钢筋锈蚀的现役RC框架子结构压拱机制分析 | 第81-89页 |
5.2.1 王英模型 | 第81-83页 |
5.2.2 周育泷模型 | 第83页 |
5.2.3 Park模型 | 第83-84页 |
5.2.4 本文模型 | 第84-89页 |
5.3 考虑钢筋锈蚀的现役RC框架子结构悬链线机制分析 | 第89-97页 |
5.3.1 三塑性铰模型 | 第89-90页 |
5.3.2 苏幼坡模型 | 第90-91页 |
5.3.3 侯建模型 | 第91-92页 |
5.3.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92-97页 |
5.4 考虑钢筋锈蚀的现役RC框架子结构受压薄膜效应研究 | 第97-100页 |
5.4.1 引言 | 第97页 |
5.4.2 Park模型分析 | 第97-99页 |
5.4.3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99-100页 |
5.5 考虑钢筋锈蚀的现役RC框架子结构受拉薄膜效应研究 | 第100-106页 |
5.5.1 引言 | 第100页 |
5.5.2 Bailey模型 | 第100-103页 |
5.5.3 王勇模型 | 第103-105页 |
5.5.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5-10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6.1 结论 | 第108-109页 |
6.2 展望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