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老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导论第9-10页
第一章 三十年代文学批评中的老舍研究第10-17页
 第一节 三十年代文学批评概况——文学批评的主流:政治、文化的批评第10-11页
 第二节 老舍研究呈现出来的批评形态第11-16页
  一、以朱自清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审美的批评形态第11-13页
  二、以李长之为代表的印象批评形态第13-16页
 第三节 老舍研究对三十年代文学批评的贡献第16-17页
第二章 四十年代文学批评中的老舍研究第17-23页
 第一节 四十年代文学批评概况——批评的主流:社会演绎的批评第17-18页
 第二节 老舍研究呈现出来的批评形态第18-21页
  一、社会演绎批评形态对老舍作品研究的影响第19-20页
  二、社会演绎批评对老舍人品研究的影响第20-21页
 第三节 老舍研究对四十年代文学批评的贡献第21-23页
第三章 十七年时期文学批评中的老舍研究第23-28页
 第一节 十七年文学批评概况——批评的主流:政治意识一体化的批评第23-24页
 第二节 老舍研究呈现出来的批评形态第24-27页
 第三节 老舍研究对十七年时期文学批评的贡献第27-28页
第四章 新时期文学批评中的老舍研究第28-37页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批评概况——文学批评的多元化格局第28-29页
 第二节 老舍研究呈现出来的批评形态第29-35页
  一、社会——政治批评形态的新的进展第30页
  二、比较文学批评呈现批评的崭新面目第30-32页
  三、文体学批评有利于老舍研究宏观系统的把握第32-33页
  四、老舍人本研究突出的批评形态——文化心理批评形态第33-35页
 第三节 老舍研究对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贡献第35-37页
第五章 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纪初文学批评中的老舍研究第37-43页
 第一节 九十年代末和世纪初文学批评概况——总体走向疲软第37-39页
  一、文学批评的媒体化第37-38页
  二、文学批评的概念化第38页
  三、文学批评的泛文化第38-39页
 第二节 老舍研究呈现出来的批评形态:在“边缘化”的沉寂与徘徊中寻求突破与发展第39-42页
  一、“边缘化”的沉寂与徘徊第39-40页
  二、在低潮中寻求突破与发展第40-42页
 第三节 老舍研究对九十年代末和世纪初文学批评的贡献第42-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一览表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30-40年代沈从文的自由主义文艺观
下一篇:清代徽州才媛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