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水利建设标准与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农村水利内涵及特征 | 第10-12页 |
1.2.1 农村水利内涵 | 第10-11页 |
1.2.2 新时期农村水利的特征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农村水利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3.1 农村水利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2 农村水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3.3 农村水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四川省农村水利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1-29页 |
2.1 四川省农村水利现状 | 第22-26页 |
2.1.1 水资源情况 | 第22-23页 |
2.1.2 防洪抗旱减灾情况 | 第23-24页 |
2.1.3 农田水利情况 | 第24页 |
2.1.4 农村生活供水排水情况 | 第24-25页 |
2.1.5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情况 | 第25页 |
2.1.6 农村水环境生态建设情况 | 第25-26页 |
2.2 存在问题 | 第26-29页 |
3 农村水利建设标准 | 第29-43页 |
3.1 农村水利建设总体目标 | 第29-30页 |
3.2 制定农村水利建设标准的依据 | 第30页 |
3.3 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标准 | 第30-43页 |
3.3.1 农村防灾减灾方面的标准 | 第30-33页 |
3.3.2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标准 | 第33-34页 |
3.3.3 村镇给排水方面的标准 | 第34-36页 |
3.3.4 农田灌排方面的标准 | 第36-39页 |
3.3.5 农村水环境方面的标准 | 第39-41页 |
3.3.6 农村水利管理方面的标准 | 第41-43页 |
4 农村水利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50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3-46页 |
4.1.1 评价指标层次构建理论 | 第43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3-44页 |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46页 |
4.2 评价指标说明及计算公式 | 第46-49页 |
4.2.1 农村防洪减灾指标 | 第46页 |
4.2.2 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 | 第46-47页 |
4.2.3 村镇给排水工程指标 | 第47页 |
4.2.4 农田灌排工程指标 | 第47-48页 |
4.2.5 农村水环境指标 | 第48页 |
4.2.6 农村水利管理指标 | 第48-49页 |
4.3 评价指标目标值的确定 | 第49-50页 |
5 四川省农村水利建设综合评价 | 第50-69页 |
5.1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 第50-51页 |
5.2 代表县(市、区)的选取 | 第51-52页 |
5.3 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法 | 第52-59页 |
5.3.1 方法与原理 | 第52-53页 |
5.3.2 数学模型 | 第53-56页 |
5.3.3 评价过程 | 第56-58页 |
5.3.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4 变权综合评判法 | 第59-67页 |
5.4.1 变权原理及模型 | 第60-61页 |
5.4.2 评价步骤 | 第61-62页 |
5.4.3 评价过程 | 第62-64页 |
5.4.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5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第67-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