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全球气候变化与减少CO_2排放 | 第14页 |
1.1.2 国家减碳目标实现与低碳社区建设 | 第14页 |
1.1.3 低碳社区试点推进与重庆低碳社区实践 | 第14-15页 |
1.1.4 重庆主城既有社区低碳改造问题频现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理论基础与问题辨析 | 第20-28页 |
2.1 低碳社区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低碳社区的相关概念 | 第20页 |
2.1.2 低碳社区的问题本质 | 第20页 |
2.1.3 社区碳排放的计算 | 第20-22页 |
2.2 社区减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第22页 |
2.3 低碳社区实施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22-24页 |
2.3.1 气候变化和社区需求推动既有社区低碳化 | 第23页 |
2.3.2 社区低碳运行的长期性和物质改造的短期性 | 第23-24页 |
2.4 社区主体差异在低碳社区改造中的作用 | 第24-28页 |
2.4.1 不同社区主体需求的差异性 | 第24-25页 |
2.4.2 社区主体差异与社区碳排放的关系 | 第25-26页 |
2.4.3 社区不同实施主体的作用 | 第26-28页 |
3 重庆主城既有社区低碳问题与需求调研 | 第28-62页 |
3.1 样本社区的问题与需求调研 | 第28-36页 |
3.1.1 调研样本 | 第28-29页 |
3.1.2 调研内容 | 第29-31页 |
3.1.3 调查方法 | 第31-32页 |
3.1.4 调研基本结果 | 第32-36页 |
3.2 样本社区问题和需求分析 | 第36-62页 |
3.2.1 样本社区问题需求结果统计 | 第36-56页 |
3.2.2 问题需求与碳排放的关系 | 第56-62页 |
4 低碳社区分类方法与分类体系研究 | 第62-72页 |
4.1 低碳社区分类研究进展 | 第62-65页 |
4.1.1 国外低碳社区分类研究 | 第62-63页 |
4.1.2 国内低碳社区分类研究 | 第63-64页 |
4.1.3 国内外低碳社区分类研究述评 | 第64-65页 |
4.2 针对问题和需求的低碳社区分类 | 第65-68页 |
4.2.1 低碳社区分类体系构建原则 | 第65-66页 |
4.2.2 低碳(既有)社区分类方法 | 第66页 |
4.2.3 低碳(既有)社区分类体系 | 第66-68页 |
4.3 样本社区类型划定 | 第68-72页 |
5 低碳社区分类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72-80页 |
5.1 国内外低碳社区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 第72-75页 |
5.1.1 国外低碳社区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 第72-73页 |
5.1.2 国内低碳社区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 第73-74页 |
5.1.3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构建述评 | 第74-75页 |
5.2 低碳社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第75页 |
5.3 不同类型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75-80页 |
5.3.1 低碳社区优先问题与次要问题确定 | 第75-78页 |
5.3.2 低碳社区分类改造评价指标体系 | 第78-80页 |
6 低碳社区分类改造实施路径 | 第80-96页 |
6.1 低碳社区分类改造实施思路 | 第80页 |
6.2 低碳社区分类改造实施路径 | 第80-85页 |
6.2.1 生境营造类社区低碳改造实施路径 | 第80-81页 |
6.2.2 节能改造类社区低碳改造实施路径 | 第81页 |
6.2.3 绿色出行类社区低碳改造实施路径 | 第81-82页 |
6.2.4 设施更新类社区低碳改造实施路径 | 第82-84页 |
6.2.5 产业创新类社区低碳改造实施路径 | 第84页 |
6.2.6 文化传承类社区低碳改造实施路径 | 第84-85页 |
6.2.7 低碳运营类社区低碳改造实施路径 | 第85页 |
6.3 低碳社区分类改造实施主体的选择 | 第85-89页 |
6.3.1 低碳社区分类改造类型-实施主体-行动目录 | 第85-88页 |
6.3.2 低碳社区改造主导实施主体选择 | 第88-89页 |
6.4 低碳社区分类改造案例:建工村社区 | 第89-96页 |
6.4.1 针对性问题与需求 | 第89-92页 |
6.4.2 适应性改造策略 | 第92-96页 |
7 低碳社区改造相关政策建议 | 第96-112页 |
7.1 国内外相关政策 | 第96-100页 |
7.1.1 国内外相关政策综述 | 第96-99页 |
7.1.2 国内外相关政策启示 | 第99-100页 |
7.2 低碳社区改造支撑政策建议 | 第100-107页 |
7.2.1 低碳社区环境政策 | 第100-101页 |
7.2.2 低碳社区土地政策 | 第101-102页 |
7.2.3 低碳社区产业与经济政策 | 第102-104页 |
7.2.4 低碳社区管理政策建议 | 第104-107页 |
7.3 低碳社区改造认证体系构建 | 第107-112页 |
7.3.1 低碳社区认证体系 | 第107-108页 |
7.3.2 低碳社区认证方法 | 第108-112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12页 |
8.2 后期展望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附录 | 第122-134页 |
A. 低碳社区调研问卷(居民版) | 第122-129页 |
B. 低碳社区分类改造评价指标体系 | 第129-134页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4页 |
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和实践项目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