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特殊电机论文--永磁电机论文

电动汽车用六相永磁同步容错电动机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8-18页
        1.2.1 容错电机本体研究第8-14页
        1.2.2 容错控制方法研究第14-16页
        1.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容错电机的原理分析第19-28页
    2.1 绕组排布分析第19-24页
        2.1.1 双 Y 位移 30°排布第20-22页
        2.1.2 对称六相排布第22-24页
        2.1.3 容错电机的相间互感第24页
    2.2 集中绕组电机转矩波动的产生第24-26页
    2.3 转子结构的选择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容错电机的设计方案第28-35页
    3.1 24 槽 14 极方案第28-30页
    3.2 24 槽 22 极方案第30-31页
    3.3 电机损耗分析第31-33页
    3.4 运行性能对比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开路故障控制策略第35-48页
    4.1 功率不变原则第35-41页
        4.1.1 一相绕组开路第35-37页
        4.1.2 两相绕组开路第37-41页
    4.2 磁动势不变原则第41-46页
        4.2.1 一相绕组开路第42-44页
        4.2.2 两相绕组开路第44-46页
    4.3 两种策略的比较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短路故障分析及抑制第48-67页
    5.1 短路电流的相量分析第48-49页
    5.2 端部短路电流分析第49-51页
    5.3 匝间短路分析第51-61页
        5.3.1 等效分析模型第52-59页
        5.3.2 匝间短路对一次侧绕组影响第59-61页
    5.4 匝间短路电流的抑制第61-66页
        5.4.1 24 槽 14 极时的匝间短路电流第63-65页
        5.4.2 24 槽 22 极时的匝间短路电流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多功能传感器的研制
下一篇:三相逆变电源的混杂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