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主动配电网技术理论 | 第10-11页 |
1.2.2 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区控制技术 | 第11-12页 |
1.2.3 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控制技术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基于功率供蓄能力指标的配电网优化控制方法 | 第15-26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分层分区协调控制模式 | 第15-18页 |
2.2.1 分层模式 | 第15-17页 |
2.2.2 分区方法 | 第17-18页 |
2.3 区域供蓄能力指标计算方法 | 第18-23页 |
2.3.1 可控单元模型 | 第18-20页 |
2.3.2 供蓄能力指标计算方法 | 第20-23页 |
2.4 全局优化与区域控制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分布式供能系统双目标协调控制模式研究 | 第26-41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分布式供能系统模型 | 第27-31页 |
3.2.1 风力发电机模型 | 第27-28页 |
3.2.2 光伏模型 | 第28页 |
3.2.3 柴油发电机 | 第28-29页 |
3.2.4 微型燃气轮机 | 第29-30页 |
3.2.5 热泵模型 | 第30页 |
3.2.6 储能系统模型 | 第30-31页 |
3.3 双目标协调控制模式 | 第31-34页 |
3.3.1 分布式供能系统控制框架 | 第31-33页 |
3.3.2 最优潮流模型 | 第33-34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34-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交直流主动配电网多无功源协调的电压控制策略 | 第41-53页 |
4.1 引言 | 第41-42页 |
4.2 交直流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模式 | 第42-43页 |
4.3 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电压控制策略 | 第43-46页 |
4.3.1 正常状态下的控制策略 | 第43-44页 |
4.3.2 预警状态下的控制策略 | 第44-45页 |
4.3.3 紧急状态下的控制策略 | 第45-46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6-52页 |
4.4.1 IEEE33节点算例 | 第46-49页 |
4.4.2 延庆东杏园算例 | 第49-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