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 四、创新之处与难点 | 第13-14页 |
| 五、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 第一章 河南形象历史嬗变总趋势 | 第18-34页 |
| 一、古代河南形象演变 | 第18-21页 |
| (一)辉煌期:史前至北宋时段 | 第19-20页 |
| (二)渐变期:南宋至清前期 | 第20-21页 |
| 二、近代河南形象阶段化演进 | 第21-28页 |
| (一)下滑期:晚清时期 | 第21-23页 |
| (二)矮化期:北洋政府时期 | 第23-24页 |
| (三)纠葛期:北伐后至抗战前 | 第24-27页 |
| (四)上升期:抗战时期 | 第27-28页 |
| 三、当代河南形象阶段化演进 | 第28-34页 |
| (一)左倾榜样期:建国至改革开放时期 | 第28-30页 |
| (二)妖魔化与崛起期:改革开放以来 | 第30-34页 |
| 第二章 地域形象缘起:清末民初省域观念强化及乡情泛滥 | 第34-44页 |
| 一、清末民初省域观念和地方主义强化 | 第34-41页 |
| 二、清末民初地域乡情的泛滥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黑暗:军阀政治下的河南 | 第44-50页 |
| 一、河南政治及其黑暗形象 | 第44-47页 |
| 二、北洋以后权力结构的缺失下的河南形象 | 第47-50页 |
| 第四章 兵匪:秩序失控下的河南 | 第50-56页 |
| 一、匪患王国形象 | 第50-52页 |
| 二、兵灾世界形象 | 第52-56页 |
| 第五章 穷困:落后经济下的河南 | 第56-60页 |
| 一、民初经济转型视域下的河南 | 第56-59页 |
| 二、“穷”形象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愚昧:陋俗下的河南 | 第60-66页 |
| 一、文化衰退 | 第60-63页 |
| 二、陋俗遗存 | 第63-66页 |
| 第七章 河南“人”形象 | 第66-76页 |
| 一、河南无健儿 | 第66-68页 |
| 二、保守形象 | 第68-69页 |
| 三、惰懒形象 | 第69-71页 |
| 四、匪性形象 | 第71-73页 |
| 五、愚昧形象 | 第73-76页 |
| 第八章 不同群体舆论中的河南与河南人形象 | 第76-90页 |
| 一、河南人与外省人舆论中的河南与河南人形象 | 第76-78页 |
| 二、国共两党舆论中的河南及河南人形象 | 第78-81页 |
| 三、外国人眼中的河南及河南人形象 | 第81-82页 |
| 四、《游记》中的河南与河南人形象 | 第82-90页 |
| 第九章 河南形象优劣探讨及其振兴河南的尝试 | 第90-98页 |
| 一、北洋政府时期河南形象优劣探讨 | 第90-93页 |
| 二、时人刷新与振兴河南形象尝试 | 第93-98页 |
| 余论:历史与现实双重视域下的河南形象——兼谈形象史关注与转向 | 第98-102页 |
| 一、关于河南形象的一点思考 | 第98-99页 |
| 二、形象史的关注与转向 | 第99-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