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堤人工挖孔桩承载性能研究
致谢 | 第2-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3-14页 |
1 绪论 | 第14-3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9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2 人工挖孔桩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 | 第31-44页 |
2.1 人工挖孔桩的受力机理 | 第31-35页 |
2.2 人工挖孔桩破坏模式 | 第35-39页 |
2.3 人工挖孔桩的设计与计算 | 第39-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高填方路堤人工挖孔桩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 第44-62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数值分析及模拟工具选择 | 第45-49页 |
3.3 建模分析 | 第49-52页 |
3.4 人工挖孔桩承载力分析 | 第52-56页 |
3.5 竖向抗压承载力对比 | 第56-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侧部钢板摩擦力计算 | 第62-68页 |
4.1 土压力简介 | 第62页 |
4.2 土压力计算 | 第62-64页 |
4.3 侧部钢板摩擦力计算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工程应用 | 第68-82页 |
5.1 工程现状 | 第68页 |
5.2 工程地质 | 第68-71页 |
5.3 改造方案设计 | 第71-74页 |
5.4 架空上部钢结构的设计 | 第74-79页 |
5.5 竖向承载力计算 | 第79-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82-8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2页 |
6.2 建议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8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