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冀北山地典型森林植被与土壤成分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4页
1 绪论第14-24页
   ·引言第14-15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拟解决的问题第15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21页
     ·空间异质性第15-19页
       ·异质性的尺度依赖第16-17页
       ·异质性与格局第17页
       ·异质性的定量研究第17-18页
       ·异质性的来源第18-19页
     ·空间统计学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第19-21页
       ·种群分布第19页
       ·林分因子第19-20页
       ·森林土壤第20-21页
       ·森林干扰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4-26页
   ·地理位置第24页
   ·地质与地貌第24页
   ·气候特征第24页
   ·土壤状况第24-25页
   ·植被组成第25页
   ·样地概况第25-26页
3 研究方法第26-38页
   ·样地设置与数据采集第26-27页
     ·样地布设及植被调查第26页
     ·植被和土壤相关数据的采集第26-27页
   ·森林群落特征分析第27页
     ·林木径级分布第27页
     ·林木树高分布第27页
   ·森林群落的演替第27-29页
     ·群落总体关联性检验第27-28页
     ·物种对间联结性的χ~2检验第28页
     ·联结系数AC第28-29页
   ·生态位分析第29页
   ·物种多样性分析第29-30页
   ·空间结构第30-32页
   ·空间分布格局第32-33页
     ·种群分布格局第32页
     ·种间关系分析第32-33页
   ·空间异质性分析第33-38页
     ·变异函数模型第33-37页
     ·克里格(Kriging)空间插值法第37-38页
4 森林植被群落的特征第38-68页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第38-44页
     ·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及重要值分析第38-41页
     ·乔木径级和树高分布第41-43页
     ·灌木径级和树高分布第43-44页
   ·群落演替第44-47页
     ·群落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分析第44页
     ·群落主要物种对间联结性的χ~2检验第44-46页
     ·群落主要种对间的联结系数第46-47页
   ·乔、灌、草的物种多样性第47页
   ·乔、灌、草生态位分析第47-54页
     ·生态位宽度第47-49页
     ·生态位重叠第49-54页
   ·群落空间结构第54-60页
     ·乔木空间结构第54-57页
     ·灌木空间结构第57-60页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第60-65页
     ·主要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第61-62页
     ·主要灌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第62-63页
     ·群落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8页
5 植被的空间异质性第68-83页
   ·乔、灌、草的空间异质性第68-73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68-69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69-72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72-73页
   ·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第73-76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73-74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74-75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75-76页
   ·枯落物现存量的空间异质性第76-81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76-77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77-79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79-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6 土壤成分的空间异质性第83-123页
   ·表层土壤含水量第83-86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83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83-85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85-86页
   ·土壤pH值第86-90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86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86-88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88-90页
   ·土壤有机质第90-95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90-91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91-93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93-95页
   ·土壤速效磷第95-100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95-96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96-98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98-100页
   ·土壤速效钾第100-105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100-101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101-103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103-105页
   ·土壤全磷第105-110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105-106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106-108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108-110页
   ·土壤全钾第110-115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110-111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111-113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113-115页
   ·土壤全氮第115-120页
     ·统计特征分析第115-116页
     ·变异函数分析第116-118页
     ·空间格局分析第118-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3页
7 植被与土壤成分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第123-156页
   ·乔木与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第123-128页
   ·灌木与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第128-133页
   ·草本与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第133-137页
   ·叶面积指数与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第137-143页
   ·枯落物现存量与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第143-155页
   ·本章小结第155-156页
8 结论与讨论第156-160页
   ·结论第156-158页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第158-159页
   ·讨论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70页
个人简介第170-171页
导师简介第171-173页
致谢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低山风景区残次林评价与改造研究
下一篇: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森林变迁及林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