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酸性矿山废水概述 | 第8-10页 |
1.1.1 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 | 第8-9页 |
1.1.2 酸性矿山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 第9-10页 |
1.2 酸性矿山废水常用的处理技术 | 第10-14页 |
1.2.1 沉淀法 | 第10-11页 |
1.2.2 生物处理法 | 第11-13页 |
1.2.3 被动处理法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3.1 贵州酸性矿山废水治理现状及难点 | 第14页 |
1.3.2 生活污水和酸性矿山废水联合处理技术的提出 | 第14-15页 |
1.3.3 联合处理技术的优势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 第17-22页 |
2.1 模拟酸性矿山废水 | 第17-18页 |
2.2 硫酸盐还原菌的驯化 | 第18-19页 |
2.3 测试指标与方法 | 第19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4.1 混合沉淀阶段实验 | 第19-20页 |
2.4.2 生物反应阶段实验 | 第20页 |
2.4.3 模拟运行实验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混合沉淀阶段影响因素及污染物去除效果 | 第22-32页 |
3.1 实验结果 | 第23-25页 |
3.2 混合水质对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25-27页 |
3.3 混合后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配情况 | 第27-30页 |
3.4 混合沉淀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 第30-31页 |
3.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生物反应阶段影响因素及污染物去除效果 | 第32-44页 |
4.1 不同进水体积比条件下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4.1.1 进水体积比对水质参数的影响 | 第32-34页 |
4.1.2 进水体积比对非金属污染物的影响 | 第34-35页 |
4.1.3 进水体积比对金属污染物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 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结果 | 第36-40页 |
4.2.1 温度对水质参数变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2 温度对非金属污染物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3 温度对金属污染物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以石灰石做填料对生物阶段影响的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4.3.1 对水质参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2 对非金属污染物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3 对金属污染物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联合处理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分析 | 第44-55页 |
5.1 连续运行试验 | 第44-50页 |
5.1.1 各阶段进出水水质参数变化 | 第44-45页 |
5.1.2 各阶段进出水非金属污染物变化 | 第45-46页 |
5.1.3 各阶段进出水重金属变化 | 第46-47页 |
5.1.4 系统各阶段污染物去除效率 | 第47-48页 |
5.1.5 沉积物中金属形态分析 | 第48-50页 |
5.2 污染物去除机理分析 | 第50-53页 |
5.2.1 中和作用 | 第50-51页 |
5.2.2 吸附作用 | 第51页 |
5.2.3 混凝作用 | 第51-52页 |
5.2.4 沉淀作用 | 第52-53页 |
5.2.5 生物作用 | 第53页 |
5.3 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