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新闻片、纪录片、文献片论文

21世纪BBC涉华纪录片特点及表现方式的嬗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8页
第一章 21世纪BBC涉华纪录片概况第8-10页
    第一节 BBC概述第8页
    第二节 BBC涉华纪录片概况第8-9页
    第三节 BBC纪录片的制作流程概述第9页
    第四节 21世纪互联网时代下BBC数字化战略助力文化传播第9-10页
第二章 BBC涉华纪录片的表达特点第10-15页
    第一节 视听表达:影像摄制的精良——注重观感的视觉体验第10-13页
        一、灵动跳跃的剪辑——提升段落节奏凸显主题意蕴第10-11页
        二、立体多元的镜头——营造风格多变的视觉审美第11-12页
        三、东方意蕴的配乐——融入中国哲学的审美意境第12-13页
    第二节 叙事表达:微观切入重点表达——由表及里的叙事引导第13-14页
        一、议程设置的运用——截取典型议题和事件呈现第13-14页
        二、故事化情节叙事——戏剧化激发冲突引发思辨第14页
    第三节 理念表达:沿袭西方的视角——立足人类通感和西方普世情怀第14-15页
        一、西方普世情怀的表达——着眼人文关怀和受众心理第14-15页
        二、娱乐化元素摄入——调动受众积极性和新奇感第15页
第三章 21世纪以来BBC涉华纪录片的视点嬗变第15-18页
    第一节 视点聚焦的转变——题材上从“政治与经济”转变为“科技与文化”第15-16页
    第二节 BBC镜头中的中国面貌改变第16-18页
        一、人的形象:由生活艰辛和惶恐忧虑到安居乐业与文化自信第16-17页
        二、发展形象:从落后被动的中国制造到注重创新的中国创造第17页
        三、文化形象:从断章取义的政治投影到客观真实的本土塑造第17-18页
第四章 21世纪以来BBC涉华纪录片的表现方式的嬗变分析第18-28页
    第一节 叙事方式的转变——从“旁观”到“在场”第18-21页
        一、作为直接电影的“旁观”和BBC涉华纪录片的“旁观”辨析第18-19页
        二、作为真实电影的“在场”和BBC涉华纪录片的“在场”辨析第19页
        三、从画面解说的“旁观”到参与记录的“在场”——基于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兹韦坦·托多洛夫的叙述视角理论分析第19-20页
        四、作为“在场者”言行表现的对比分析第20-21页
        五、从“旁观”到“在场”的嬗变受众心理基础第21页
    第二节 带有意识形态倾向的文本引导和结论预设的改变——从“预设立场”到“客观审度”第21-26页
        一、解说词文本陈述转变——预设立场的单向解读到客观讲述的双重建构第22-24页
        二、采访的诱导式提问转变——主体性范式向交流范式转变第24-26页
    第三节 镜头呈现中的话语态度转变(视听渲染和画面选取上的负面象征到客观再现)第26-28页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下BBC涉华题材纪录片嬗变总结及原因第28-31页
    第一节 BBC涉华题材纪录片嬗变原因第28页
        一、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奠定形象传播的政治基础,加强合作共赢第28页
        二、互联网发展增加中国媒体对外传播渠道,掌控话语权利第28页
    第二节 BBC涉华题材纪录片嬗变总结第28-31页
        一、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再度回归第28-29页
        二、含瑕适而不掩其芒光——叙事范式和话语态度的转变第29页
        三、话语权本土化的释放及镜头负面象征的消弭第29-31页
结语第31-32页
致谢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4页
21 世纪以来BBC涉华纪录片一览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伪满对在华伪政权傀儡“外交”研究
下一篇:哈尔滨市少儿手风琴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