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4页
第1章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过程第14-21页
    1.1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4-16页
        1.1.1 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与工业革命第14-15页
        1.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的破坏第15-16页
    1.2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第16-18页
        1.2.1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思想的继承与批判第16-17页
        1.2.2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自然观和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与批判第17-18页
    1.3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产生过程第18-21页
        1.3.1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萌芽阶段第18-19页
        1.3.2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形成阶段第19-21页
第2章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第21-35页
    2.1 马克思人化自然辩证法第21-26页
        2.1.1 自然概念的界定第21-22页
        2.1.2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第22-23页
        2.1.3 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第23-24页
        2.1.4 历史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第24-25页
        2.1.5“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必然联系第25-26页
    2.2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实践观点第26-29页
        2.2.1 实践是自然观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第26-27页
        2.2.2 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形成、发展的基础第27-28页
        2.2.3 实践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第28-29页
    2.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异化问题第29-31页
        2.3.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第29-30页
        2.3.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人内化自然的异化第30页
        2.3.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科技异化第30-31页
    2.4 物质变换与循环经济第31-35页
        2.4.1“物质变换”概念的形成与意义第31-33页
        2.4.2 物质变换断裂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第33页
        2.4.3 废物循环利用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第33-35页
第3章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第35-41页
    3.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第35-37页
        3.1.1 资源、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第35页
        3.1.2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第35-36页
        3.1.3 生产生活方式粗放浪费第36-37页
    3.2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第37-41页
        3.2.1 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第37-38页
        3.2.2 对文化教育的意义第38-39页
        3.2.3 对科技发展的意义第39页
        3.2.4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第39-40页
        3.2.5 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津冀区域水污染协同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温合金脉冲激光环切打孔及打孔成形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