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1 干旱胁迫对作物的影响 | 第9-10页 |
1.1.1 干旱胁迫对作物的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第9页 |
1.1.2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9-10页 |
1.1.3 干旱胁迫对作物ABA代谢通路的影响 | 第10页 |
1.2 硫化氢在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1 H_2S在作物体内的产生 | 第10-11页 |
1.2.2 H_2S在作物中的生理作用 | 第11页 |
1.3 蛋白组学与作物抗逆性研究 | 第11-12页 |
1.3.1 蛋白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2 iTRAQ技术 | 第12页 |
1.4 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干旱胁迫下外源H_2S对小麦幼苗ABA代谢通路的影响 | 第13-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2.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13页 |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3-1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5-22页 |
2.2.1 干旱胁迫下施加NaHS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2 干旱胁迫下施加NaHS对小麦叶片和根系MDA和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3 干旱胁迫下施加NaHS对小麦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4 干旱胁迫下施加NaHS对小麦叶片ABA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5 干旱胁迫下施加NaHS对小麦幼苗根系中ABA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6 干旱胁迫下施加NaHS对小麦叶片和根部ABA和H_2S含量的影响 | 第20-22页 |
2.3 讨论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干旱胁迫下外源H_2S对小麦叶片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分析 | 第24-35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3.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24页 |
3.1.2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4页 |
3.2 小麦叶片iTRAQ测定 | 第24-26页 |
3.2.1 样品总蛋白提取 | 第24页 |
3.2.2 SDS-PAGE电泳和FASP酶解(Wisniewski et al, 2009) | 第24-25页 |
3.2.3 iTRAQ标记 | 第25页 |
3.2.4 SCX分级 | 第25页 |
3.2.5 高效液相色谱 | 第25页 |
3.2.6 质谱鉴定 | 第25-26页 |
3.2.7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3.3 iTRAQ分析数据的qRT-PCR检验 | 第26-27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3.4.1 干旱胁迫下施加NaHS对小麦叶片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3.4.2 肽段离子得分分布 | 第27页 |
3.4.3 蛋白质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3.4.4 肽段长度分布和肽段序列覆盖度分布 | 第28-29页 |
3.4.5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29页 |
3.4.6 差异蛋白筛选 | 第29-30页 |
3.4.7 差异蛋白功能分类 | 第30-31页 |
3.5 iTRAQ分析数据的qRT-PCR检验 | 第31-32页 |
3.6 讨论 | 第32-34页 |
3.7 结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干旱胁迫下外源H_2S对小麦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35-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4.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35页 |
4.1.2 小麦旗叶生理指标测定 | 第3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4.2.1 叶面喷施NaHS对干旱胁迫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2 叶面喷施NaHS对干旱胁迫下小麦旗叶H_2O_2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3 叶面喷施NaHS对干旱胁迫下小麦旗叶SOD活性的影响 | 第37页 |
4.2.4 叶面喷施NaHS对干旱胁迫下小麦旗叶POD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5 叶面喷施NaHS对干旱胁迫下小麦旗叶CAT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4.2.6 叶面喷施NaHS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41-42页 |
5.1 结论 | 第41页 |
5.2 创新点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ABSTRACT | 第48-49页 |
附表 1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