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4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中小企业内涵的界定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2章 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 | 第14-27页 |
2.1 温州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 | 第14-16页 |
2.2 温州中小企业的特点 | 第16-23页 |
2.2.1 经济总量大、比重高 | 第16-19页 |
2.2.2 块状经济结构稳固,品牌和区域优势突出 | 第19-20页 |
2.2.3 产品销售向有形市场、无形市场两轮驱动的方式转变 | 第20-21页 |
2.2.4 地区规模经济体现群体优势,产业集群日益壮大 | 第21-23页 |
2.3 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产业集群化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1 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 第23-25页 |
2.3.2 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 第25页 |
2.4 温州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需求特点 | 第25-27页 |
2.4.1 融资时效要求高 | 第25-26页 |
2.4.2 可以接受较高的资金价格 | 第26页 |
2.4.3 贷款期限短期化,需求频率高 | 第26页 |
2.4.4 金融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 | 第26-27页 |
第3章 温州建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实践和面临的问题 | 第27-36页 |
3.1 温州银行业的现状 | 第27-28页 |
3.2 温州建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现状和主要做法 | 第28-30页 |
3.2.1 温州建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现状 | 第28页 |
3.2.2 温州建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主要做法 | 第28-30页 |
3.3 从银行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 | 第30-33页 |
3.3.1 中小企业融资的规模不经济 | 第31页 |
3.3.2 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 | 第31页 |
3.3.3 中小企业抵押和担保手段的无效性 | 第31页 |
3.3.4 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 | 第31-32页 |
3.3.5 中小企业管理粗放 | 第32-33页 |
3.4 从博弈的角度剖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 | 第33-36页 |
3.4.1 条件假设 | 第33-34页 |
3.4.2 得益矩阵 | 第34页 |
3.4.3 得益情况分析 | 第34页 |
3.4.4 博弈分析 | 第34-36页 |
第4章 印尼 DANAMON 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先进经验的借鉴 | 第36-40页 |
4.1 印尼市场状况以及DANAMON 银行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4.1.1 企业市场情况 | 第36页 |
4.1.2 印尼 DANAMON 银行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4.2 印尼 DANAMON 银行中小企业业务主要特点 | 第37-40页 |
4.2.1 高效清晰的组织管理体系 | 第37页 |
4.2.2 收益覆盖风险的理念和盈利模式 | 第37页 |
4.2.3 贯穿始终的风险控制模式 | 第37-38页 |
4.2.4 以高效率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 第38页 |
4.2.5 清晰有效的激励考核措施 | 第38页 |
4.2.6 重视客户体验,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 第38-39页 |
4.2.7 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业务流程 | 第39-40页 |
第5章 提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经营能力的具体解决策略 | 第40-52页 |
5.1 利用产业集群的特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 第40-41页 |
5.1.1 克服了企业融资行为的道德风险 | 第40页 |
5.1.2 减少了银行信贷的逆向选择 | 第40页 |
5.1.3 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 | 第40页 |
5.1.4 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 第40-41页 |
5.2 具体解决策略 | 第41-52页 |
5.2.1 模式再造策略 | 第41-42页 |
5.2.2 客户筛选策略 | 第42-43页 |
5.2.3 关系型融资策略 | 第43-45页 |
5.2.4 个性化产品策略 | 第45-46页 |
5.2.5 风险限额管理策略 | 第46-47页 |
5.2.6 贷款风险定价策略 | 第47-49页 |
5.2.7 客户准入退出策略 | 第49-50页 |
5.2.8 风险覆盖策略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