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虚拟化技术 | 第11-14页 |
1.2 二进制翻译 | 第14-19页 |
1.2.1 二进制翻译技术 | 第14-15页 |
1.2.2 系统级动态二进制翻译 | 第15-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3页 |
1.3.1 研究平台介绍 | 第19-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全文结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内存管理单元分析 | 第23-35页 |
2.1 IA-32 MMU | 第23-30页 |
2.1.1 段机制 | 第25-26页 |
2.1.2 页机制 | 第26-29页 |
2.1.3 TLB | 第29页 |
2.1.4 Cache 机制 | 第29-30页 |
2.2 IA-64 MMU | 第30-32页 |
2.2.1 IA-64 概述 | 第30页 |
2.2.2 地址映射 | 第30-31页 |
2.2.3 VHPT | 第31-32页 |
2.2.4 IA-64 TLB | 第32页 |
2.3 IA-32 与IA-64 MMU 比较分析 | 第32-35页 |
第三章 MMU 虚拟化的实现 | 第35-56页 |
3.1 段页机制的模拟 | 第35-46页 |
3.1.1 段地址映射的模拟 | 第35-37页 |
3.1.2 线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化 | 第37-39页 |
3.1.3 内存访问异常 | 第39-41页 |
3.1.4 IA-32 页表的访问方式 | 第41-43页 |
3.1.5 脏位与访问位的模拟 | 第43-44页 |
3.1.6 地址空间的保护 | 第44-46页 |
3.2 目标代码CACHE 管理 | 第46-52页 |
3.2.1 虚拟地址索引 | 第46-47页 |
3.2.2 物理地址索引 | 第47-51页 |
3.2.3 索引方式分析 | 第51-52页 |
3.3 自修改代码(SMC)处理 | 第52-56页 |
3.3.1 SMC 处理机制介绍 | 第52-53页 |
3.3.2 本文实现方案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56-65页 |
4.1 测试平台 | 第56-57页 |
4.2 总体性能 | 第57-62页 |
4.3 虚拟索引与物理索引的比较 | 第62-6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与课题及已发表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