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国内外转体施工现状 | 第12-15页 |
1.2 转体施工的基本方法 | 第15-19页 |
1.2.1 平转法 | 第15-18页 |
1.2.2 竖转法 | 第18-19页 |
1.3 转体施工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 第19-21页 |
1.3.1 转体施工特点 | 第19-20页 |
1.3.2 转体施工适用条件 | 第20-21页 |
1.4 转体施工的关键技术 | 第21-22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大岩洞大桥转体施工工艺 | 第24-33页 |
2.1 大岩洞大桥工程概况 | 第24页 |
2.2 转体施工工艺 | 第24-30页 |
2.2.1 施工前准备和基坑开挖 | 第24-25页 |
2.2.2 下盘基础施工 | 第25页 |
2.2.3 磨心、磨盖的制作 | 第25-26页 |
2.2.4 上转盘和交界墩施工 | 第26-27页 |
2.2.5 带部分底板的主拱箱劲性骨架施工 | 第27-28页 |
2.2.6 张拉脱架、形成转动体系 | 第28-29页 |
2.2.7 转体到位合龙成拱 | 第29-30页 |
2.2.8 主拱箱的浇注 | 第30页 |
2.3 磨心、磨盖制作方法的思考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大岩洞大桥拱肋转体施工建模计算 | 第33-45页 |
3.1 有限元基本知识 | 第33-36页 |
3.1.1 有限元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3.1.2 有限元法的一般步骤 | 第34-36页 |
3.2 大岩洞大桥拱肋建模分析 | 第36-44页 |
3.2.1 扣索力的确定 | 第38-40页 |
3.2.2 应力与应变分析 | 第40-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拱肋转体施工稳定性分析 | 第45-56页 |
4.1 平面屈曲 | 第45-48页 |
4.2 侧倾失稳 | 第48-51页 |
4.2.1 单拱的侧倾 | 第48-49页 |
4.2.2 组拼拱的侧倾 | 第49-51页 |
4.3 国内外规范的计算方法 | 第51-53页 |
4.4 大岩洞大桥拱肋稳定性分析 | 第53-55页 |
4.4.1 张拉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4.4.2 合龙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大岩洞大桥转体施工监控 | 第56-78页 |
5.1 桥梁施工监控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56-59页 |
5.1.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56-57页 |
5.1.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57-59页 |
5.2 转体施工数据监测 | 第59-61页 |
5.3 转体施工控制 | 第61-68页 |
5.3.1 施工控制的原则 | 第61页 |
5.3.2 施工控制的基本要求 | 第61-62页 |
5.3.3 施工控制的内容 | 第62-68页 |
5.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方法 | 第68-70页 |
5.5 桥梁施工控制中的误差分析、参数识别与状态预测 | 第70-72页 |
5.6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影响因素 | 第72-76页 |
5.6.1 设计参数误差 | 第72-75页 |
5.6.2 施工误差 | 第75页 |
5.6.3 测量误差 | 第75页 |
5.6.4 结构分析模型误差 | 第75-7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结语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