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以东岳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7-8页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2.1 理论意义第8-9页
        1.2.2 实践意义第9页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9-11页
        1.3.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3.2 研究内容第10页
        1.3.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1-12页
        1.4.1 视角创新第11页
        1.4.2 内容创新第11-12页
2 重要概念及文献综述第12-20页
    2.1 劳动力流动的含义第12-13页
    2.2 乡村治理的含义第13-15页
    2.3 文献综述第15-20页
        2.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7页
        2.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7-20页
3 东岳村劳动力外流及乡村治理的现状第20-24页
    3.1 东岳村概况第20页
    3.2 东岳村劳动力外流现状第20-21页
    3.3 东岳村乡村治理现状第21-24页
4 劳动力外流对东岳村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第24-38页
    4.1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第24-28页
        4.1.1 耕地利用率低,现代化生产方式推广困难第24-25页
        4.1.2 人力和财力不足导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第25-26页
        4.1.3 留守村民消费观念滞后,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第26-28页
    4.2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第28-31页
        4.2.1 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领导班子缺乏潜力第28-29页
        4.2.2 留守人员权利意识淡薄,民主选举流于形式第29-30页
        4.2.3 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和监督程度难以提高第30-31页
    4.3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第31-33页
        4.3.1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凸显第31-32页
        4.3.2 “老龄化”和“女性化”造成社会治安现状堪忧第32页
        4.3.3 留守村民“相对剥夺感”加剧,心理问题呈多样化发展第32-33页
    4.4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影响第33-38页
        4.4.1 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匮乏,已有设施利用率低第33-34页
        4.4.2 主要信息产品普及率低,现代化信息技术传播困难第34-36页
        4.4.3 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遭遇代际断层第36-38页
5 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出地乡村治理的对策第38-48页
    5.1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是完善劳动力流出地乡村治理的中心任务第38-40页
        5.1.1 重塑留守人员消费观念,拓宽收入来源渠道第38-39页
        5.1.2 加速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第39页
        5.1.3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第39-40页
    5.2 健全民主政治体系是完善劳动力流出地乡村治理的根本保障第40-42页
        5.2.1 落实村干部福利待遇,吸引本地大学生回乡任职第40-41页
        5.2.2 发挥乡村非正式组织效用,畅通意见表达渠道第41页
        5.2.3 培育村民民主权利意识,构建宽松良好的舆论环境第41-42页
    5.3 创新社会管理制度是完善劳动力流出地乡村治理的关键环节第42-45页
        5.3.1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促进城乡人口理性流动第42-43页
        5.3.2 加强基础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派出所的基层管辖作用第43-44页
        5.3.3 物质救助和精神救助并举,建立多中心社会关怀体系第44-45页
    5.4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是完善劳动力流出地乡村治理的重要途径第45-48页
        5.4.1 加大文化资源投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第45页
        5.4.2 鼓励现代文化传播媒介下乡,合理监管乡村文化传播氛围第45-46页
        5.4.3 弘扬和创新乡村传统文化,加速城乡文化的和谐交融第46-48页
6 结语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3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53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著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重庆声乐艺术研究初论
下一篇:上市银行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