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控制的伺服压力机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伺服压力机简介 | 第10-13页 | 
| 1.2.1 伺服压力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 1.2.2 伺服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11-12页 | 
| 1.2.3 伺服压力机的特点 | 第12-13页 | 
| 1.3 国内外伺服压力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3.1 伺服运动控制技术研发情况 | 第13-15页 | 
| 1.3.2 精度补偿技术研发情况 | 第15-16页 | 
| 1.3.3 安全防护技术研发情况 | 第16-17页 | 
| 1.4 伺服压力机发展趋势 | 第17页 | 
| 1.5 内容安排大纲 | 第17-18页 | 
| 2 伺服压力机的运动控制技术 | 第18-71页 | 
| 2.1 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的建立 | 第18-30页 | 
| 2.1.1 伺服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18-19页 | 
| 2.1.2 伺服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 2.1.3 PMAC 运动控制卡 | 第20-26页 | 
| 2.1.4 控制系统 PID 参数整定 | 第26-30页 | 
| 2.2 伺服压力机运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0-40页 | 
| 2.2.1 伺服压力机等效运动模型 | 第30-34页 | 
| 2.2.2 运动模型的验证 | 第34-40页 | 
| 2.3 冲压工艺曲线的研究 | 第40-62页 | 
| 2.3.1 典型冲压工艺 | 第40-49页 | 
| 2.3.2 冲压工艺曲线的生成 | 第49-62页 | 
| 2.4 伺服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第62-70页 | 
| 2.4.1 PMAC 运动程序的结构 | 第62页 | 
| 2.4.2 PMAC 运动模式的选择 | 第62-64页 | 
| 2.4.3 PMAC 数据采集功能 | 第64-65页 | 
| 2.4.4 实验程序 | 第65-70页 | 
| 2.5 本章总结 | 第70-71页 | 
| 3 伺服压力机精度补偿技术 | 第71-86页 | 
| 3.1 伺服压力机精度影响因素 | 第71页 | 
| 3.2 热误差补偿技术 | 第71-85页 | 
| 3.2.1 热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 第71-72页 | 
| 3.2.2 热误差补偿方式 | 第72-73页 | 
| 3.2.3 热误差补偿系统设计 | 第73-85页 | 
| 3.3 本章总结 | 第85-86页 | 
| 4 伺服压力机的安全与防护技术 | 第86-95页 | 
| 4.1 安全与防护技术简介 | 第86-87页 | 
| 4.2 传统二度落装置介绍 | 第87-88页 | 
| 4.3 冗余式二度落装置的设计 | 第88-94页 | 
| 4.3.1 整体设计方案 | 第88-89页 | 
| 4.3.2 磁旋转编码器 | 第89-90页 | 
| 4.3.3 单片机模块电路设计 | 第90-91页 | 
| 4.3.4 程序设计 | 第91-94页 | 
| 4.4 本章总结 | 第94-95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95页 |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