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杂多化合物的研究简史 | 第11-12页 |
| 1.2 Keggin型杂多酸和Dawson型杂多酸的结构与特征 | 第12-13页 |
| 1.2.1 Keggin型杂多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 第12-13页 |
| 1.2.2 Dawson型杂多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 第13页 |
| 1.3 杂多化合物的性质 | 第13-18页 |
| 1.3.1 杂多化合物催化性质 | 第13-17页 |
| 1.3.2 杂多化合物阻聚性质 | 第17-18页 |
| 1.4 阿仑尼乌斯公式及差示扫描量热法 | 第18-19页 |
| 1.4.1 阿仑尼乌斯公式 | 第18页 |
| 1.4.2 差示扫描量热法 | 第18-19页 |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6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20-2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1-29页 |
| 2.1 仪器及试剂 | 第21-22页 |
| 2.2 Si-Mo-V杂多酸的合成 | 第22-24页 |
| 2.2.1 Keggin型Si-Mo-V杂多酸的合成 | 第22-23页 |
| 2.2.2 Dawson型Si-Mo-V杂多酸的合成 | 第23-24页 |
| 2.3 Si-Mo-V杂多酸催化饱和酯化反应 | 第24页 |
| 2.3.1 Keggin型Si-Mo-V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 第24页 |
| 2.3.2 Dawson型Si-Mo-V杂多酸催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第24页 |
| 2.4 Si-Mo-V杂多酸对甲基丙烯酸甲酯阻聚作用的测定 | 第24-25页 |
| 2.5 Si-Mo-V杂多酸催化不饱和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 | 第25-29页 |
| 2.5.1 催化剂的选择 | 第25页 |
| 2.5.2 Keggin型Si-Mo-V杂多酸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 第25-26页 |
| 2.5.3 Dawson型Si-Mo-V杂多酸催化合成肉桂酸乙酯 | 第26-27页 |
| 2.5.4 Si-Mo-V杂多酸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的酯交换反应 | 第27-29页 |
| 3 结果讨论 | 第29-58页 |
| 3.1 Si-Mo-V杂多酸结构的表征 | 第29-36页 |
| 3.1.1 Keggin型Si-Mo-V杂多酸结构表征 | 第29-32页 |
| 3.1.2 Dawson型Si-Mo-V杂多酸结构表征 | 第32-36页 |
| 3.2 Si-Mo-V杂多酸对甲基丙烯酸甲酯阻聚效果的讨论 | 第36-52页 |
| 3.3 Si-Mo-V杂多酸催化酯化和酯交换反应的分析 | 第52-58页 |
| 3.3.1 Si-Mo-V杂多酸催化饱和酯分析 | 第52-54页 |
| 3.3.2 Si-Mo-V杂多酸催化不饱和酯的分析 | 第54-56页 |
| 3.3.3 Si-Mo-V杂多酸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正丁醇酯交换反应的分析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录A 杂多酸及酯的各种谱图 | 第63-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