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天然二苯乙基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12-48页 |
1. 天然二苯乙基类化合物结构 | 第12-25页 |
1.1. 简单取代二苯乙基 | 第12-16页 |
1.2. 含异戊二烯单位二苯乙基 | 第16页 |
1.3. 含对羟基苯环的二苯乙基 | 第16-18页 |
1.4. 含有Cl等杂原子的二苯乙基 | 第18-19页 |
1.5. 糖苷类的二苯乙基 | 第19-20页 |
1.6. 桥碳取代类二苯乙基 | 第20-21页 |
1.7. 其它类二苯乙基 | 第21-25页 |
2. 天然二苯乙基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 | 第25页 |
3. 天然二苯乙基类化合物的全合成及结构修饰 | 第25-37页 |
3.1. 二苯乙基类化合物的全合成 | 第26-34页 |
3.2. 二苯乙基类化合物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 | 第34-37页 |
4. 天然二苯乙基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 | 第37-39页 |
4.1. 神经保护作用 | 第37-38页 |
4.2. 抗肿瘤活性 | 第38页 |
4.3. 抗炎活性 | 第38-39页 |
4.4. 抗菌活性 | 第39页 |
4.5. 其它性 | 第39页 |
5. 讨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第二章 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48-208页 |
1. 引言 | 第48-49页 |
2. 药物研究方法 | 第49-51页 |
3. 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51-57页 |
3.1. 鬼臼毒素的发展历程 | 第51页 |
3.2. 鬼臼毒素的提取分离和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3.3. 鬼臼毒素类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 | 第52-53页 |
3.4. 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 第53-54页 |
3.5. 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 | 第54-56页 |
3.6. 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 第56-57页 |
4. 鬼臼毒素的结构修饰研究设想 | 第57-58页 |
第一节 生物素鬼臼毒素酯化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58-80页 |
1. 引言 | 第58-60页 |
2. 设计思路 | 第6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3.1. 生物素鬼臼毒素酯化物的合成 | 第60-62页 |
3.2. 酯化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62-64页 |
3.3. 生物素鬼臼毒素酯化物的抗肿瘤活性探讨 | 第64-65页 |
3.4. 本节小结 | 第65-66页 |
4. 实验部分 | 第66-80页 |
4.1. 化学实验部分 | 第66-78页 |
4.2.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78-80页 |
第二节 4B-三唑葡萄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80-104页 |
1. 引言 | 第80-81页 |
2. 设计思路 | 第81-8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2-87页 |
3.1 4β-三唑葡萄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82-83页 |
3.2. Click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83-85页 |
3.3. 4β-三唑葡萄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探讨 | 第85-86页 |
3.4. 本节小结 | 第86-87页 |
4. 实验部分 | 第87-104页 |
4.1. 化学实验部分 | 第87-103页 |
4.2.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103-104页 |
第三节 4B-三唑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104-134页 |
1. 引言 | 第104页 |
2. 设计思路 | 第104-10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3页 |
3.1. 4β-三唑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105-110页 |
3.2. 4β-三唑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 第110页 |
3.3. 鬼臼毒素异构化的研究 | 第110-112页 |
3.4. 4β-三唑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探讨 | 第112-113页 |
3.5. 本节小结 | 第113页 |
4. 实验部分 | 第113-134页 |
4.1. 化学实验部分 | 第113-133页 |
4.2.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133页 |
4.3. 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测定 | 第133-134页 |
第四节 丁酰化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134-180页 |
1. 引言 | 第134-135页 |
2. 设计思路 | 第1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35-143页 |
3.1. 丁酰化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135-138页 |
3.2. 丁酰化糖基鬼臼毒素糖苷物合成的机理探讨 | 第138-139页 |
3.3. 丁酰化糖基鬼臼毒素糖苷物构型的确定 | 第139-140页 |
3.4. 丁酰化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探讨 | 第140-141页 |
3.5. 丁酰化糖基鬼臼毒素衍生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 第141-142页 |
3.6. 本节小结 | 第142-143页 |
4. 实验部分 | 第143-180页 |
4.1. 化学实验部分 | 第143-178页 |
4.2.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178页 |
4.3. 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测定 | 第178-180页 |
第五节 二聚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180-201页 |
1. 引言 | 第180-182页 |
2. 设计思路 | 第18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186页 |
3.1. 二聚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182-184页 |
3.2. 二聚鬼臼毒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探讨 | 第184-186页 |
3.3. 本节小结 | 第186页 |
4. 实验部分 | 第186-201页 |
4.1. 化学实验部分 | 第186-201页 |
4.2.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08页 |
第三章 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208-230页 |
1. 引言 | 第208-213页 |
1.1. 喜树碱的发展历史 | 第208-209页 |
1.2. 喜树碱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 第209-210页 |
1.3.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 | 第210-211页 |
1.4.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 | 第211-212页 |
1.5.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 第212-213页 |
2. 设计思路 | 第21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3-216页 |
3.1. 生物素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 | 第213-215页 |
3.2. 生物素喜树碱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探讨 | 第215-216页 |
3.3. 本节小结 | 第216页 |
4. 实验部分 | 第216-227页 |
4.1. 化学实验部分 | 第216-226页 |
4.2.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226-2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27-230页 |
第四章 毛兰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230-270页 |
1. 引言 | 第230页 |
2. 毛兰素的化学结构和功效 | 第230-232页 |
第一节 生物素(BIOTIN)毛兰素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232-246页 |
1. 引言 | 第232页 |
2. 设计思路 | 第232-2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36页 |
3.1. 生物素-毛兰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233-234页 |
3.2. 生物素-毛兰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探讨 | 第234-235页 |
3.3. 本节小结 | 第235-236页 |
4. 实验部分 | 第236-246页 |
4.1. 化学实验部分 | 第236-245页 |
4.2.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245-246页 |
第二节 毛兰素及类似物糖苷物的合成和活性研究 | 第246-267页 |
1. 引言 | 第246-249页 |
2. 设计思路 | 第24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9-252页 |
3.1. 毛兰素及类似物糖苷物的合成 | 第249-250页 |
3.2. 毛兰素及类似物糖苷物的抗肿瘤活性探讨 | 第250-251页 |
3.3. 本节小结 | 第251-252页 |
4. 实验部分 | 第252-267页 |
4.1. 化学实验部分 | 第252-267页 |
4.2.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267-270页 |
附录 | 第270-278页 |
研究成果 | 第278-280页 |
致谢 | 第280-2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