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研究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0页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概述第10-18页
 (一)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立法沿革第10-16页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的规定第10-11页
  2. 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第11-12页
  3. 《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的规定第12-13页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第13页
  5. 《公司法》有关刑事责任条款的规定第13-14页
  6. 《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的规定第14页
  7. 19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第14-15页
  8. 2006 年《刑法修正案六》的规定第15页
  9. 小结第15-16页
 (二) 本罪的罪名和概念第16-18页
  1. 本罪罪名的争议与确立第16-17页
  2. 本罪概念之辨析第17-18页
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客体第18-23页
 (一) 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客体的争议观点第18-19页
  1. 单一客体说第18页
  2. 复杂客体说第18-19页
 (二)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客体诸学说观点之辨析第19-20页
 (三) 本文的立场第20-23页
  1. 我国刑法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客体之实然考察——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第21页
  2. 本罪客体的应然模式选择——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与职务行为的公正性之复合客体第21-23页
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客观方面第23-33页
 (一)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第23-25页
 (二) 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第25-29页
  1.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行为方式第25-27页
  2. 贿赂的范围第27-29页
 (三) 为他人谋取利益第29-33页
  1. 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定位第30-32页
  2. 为他人谋取利益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中的涵义第32-33页
四、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第33-41页
 (一)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主体的内涵第33-35页
  1. 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第33-34页
  2. 对职务的理解第34-35页
 (二)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主体的外延第35-38页
  1. 公司、企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第35页
  2. 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第35-38页
 (三) 对我国刑法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主体范围的反思第38-41页
五、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观方面第41-45页
 (一)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罪过形式第41-42页
 (二) 事后受贿的故意问题第42页
 (三) 是否需要以个人所有为目的第42-45页
六、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法定刑及其完善第45-48页
 (一) 定罪量刑数额标准的完善第45-46页
 (二) 财产刑适用的完善第46页
 (三) 增设剥夺从事特定职业的资格刑第46-48页
七、中国足球联赛中“黑哨”行为的刑法分析第48-55页
 (一) 龚建平黑哨案定性的几种观点第48-49页
 (二) 本文的观点:龚建平案应在司法能动与罪刑法定原则中寻找平衡第49-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后记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拘禁罪研究
下一篇: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