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喷出岩(火山岩)论文

山西灵丘太白维山、塔地早白垩世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1.1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研究现状第11-13页
        1.1.2 A 型花岗岩和埃达克岩研究现状第13-16页
        1.1.3 灵丘地区张家口组火山岩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9-21页
第二章 太白维山、塔地火山岩盆地区域地质特征第21-37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21-24页
        2.1.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第21页
        2.1.2 灵丘地区中生代区域构造特征第21-22页
        2.1.3 区域地层特征第22-23页
        2.1.4 区域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概况第23-24页
    2.2 太白维山和塔地张家口组火山岩地层的分布、韵律及火山岩相特征第24-37页
        2.2.1 太白维山张家口组火山岩地层分布特征第25-27页
        2.2.2 塔地张家口组火山岩地层分布特征第27-29页
        2.2.3 各火山旋回的喷发韵律特征第29-34页
        2.2.4 各火山旋回的火山岩相特征第34-37页
第三章 太白维山、塔地张家口组火山岩岩相学及主量元素特征第37-63页
    3.1 太白维山张家口组火山岩岩相学特征第37-50页
        3.1.1 火山岩的分类与命名第37-38页
        3.1.2 主要岩石类型及岩相学特征第38-46页
        3.1.3 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第46-50页
    3.2 塔地张家口组火山岩岩石学特征第50-63页
        3.2.1 塔地张家口组火山岩的分类与命名第50-51页
        3.2.2 主要岩石类型及岩相学特征第51-59页
        3.2.3 岩石化学特征第59-63页
第四章 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63-75页
    4.1 稀土元素特征第63-69页
        4.1.1 太白维山张家口组火山岩稀土元素特征第64-67页
        4.1.2 塔地张家口组向阳村段火山岩稀土元素特征第67-69页
    4.2 微量元素特征第69-72页
        4.2.1 太白维山张家口组火山岩微量元素特征第69-71页
        4.2.2 塔地张家口组向阳村段火山岩微量元素特征第71-72页
    4.3 火山岩过渡族元素特征第72-75页
        4.3.1 太白维山张家口组火山岩过渡族元素特征第72-73页
        4.3.2 塔地张家口组向阳村段火山岩过渡族元素特征第73-75页
第五章 火山岩的岩浆演化过程及其成因第75-87页
    5.1 岩浆的演化过程第75-80页
        5.1.1 太白维山张家口组火山岩岩浆演化规律第75-79页
        5.1.2 塔地张家口组向阳村段火山岩岩浆演化规律第79-80页
    5.2 火山岩成因类型第80-85页
        5.2.1 太白维山张家口组火山岩成因类型第80-83页
        5.2.2 塔地张家口组向阳村段火山岩成因类型第83-85页
    5.3 岩浆源区与性质第85-87页
        5.3.1 太白维山张家口组抢风岭段火山岩岩浆源区与性质第85页
        5.3.2 太白维山和塔地张家口组向阳村段火山岩岩浆源区与性质第85-87页
第六章 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第87-97页
    6.1 火山岩岩石组合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制约第87-88页
    6.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的判定第88-93页
        6.2.1 太白维山张家口组火山岩的构造环境的判定第88-91页
        6.2.2 塔地张家口组向阳村段火山岩构造环境的判定第91-93页
    6.3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对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的制约第93-95页
    6.4 太白维山、塔地张家口组火山岩成因和形成构造环境的综合判定第95-97页
第七章 结论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屯兰8号煤大分子结构模型及其热解过程中氢气与甲烷生成动力学
下一篇:阳泉矿区陷落柱分布特征与褶皱、断层及地震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