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口供的证据地位概述 | 第9-18页 |
(一) 口供的概念及特征 | 第9-12页 |
1、口供的概念 | 第9-10页 |
2、口供的特征 | 第10-12页 |
(二) 口供的分类 | 第12-14页 |
1、真实口供与虚假口供 | 第12页 |
2、自愿口供与被迫口供 | 第12-13页 |
3、认罪口供与不认罪口供 | 第13-14页 |
(三) 口供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4-16页 |
1、口供与自白 | 第14-15页 |
2、口供与自认 | 第15页 |
3、口供与有罪答辩 | 第15-16页 |
(四) 研究口供证据地位的意义 | 第16-18页 |
1、研究口供证据地位在实体法上的意义 | 第16-17页 |
2、研究口供证据地位在程序法上的意义 | 第17-18页 |
二、口供的证据地位变迁 | 第18-22页 |
(一) 口供在中国司法制度中的证据地位变迁 | 第18-19页 |
(二) 口供在外国司法制度中的证据地位变迁 | 第19-20页 |
(三) 对中外口供证据地位考察的小结与思考 | 第20-22页 |
三、我国现行立法、司法中口供的证据地位考察 | 第22-27页 |
(一) 我国现行立法上口供的证据地位考察 | 第22-24页 |
(二) 我国司法实践中口供的证据地位考察 | 第24-25页 |
(三) 目前口供证据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第25-27页 |
1、目前口供证据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页 |
2、目前口供证据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 | 第25-27页 |
四、我国口供证据地位的完善 | 第27-39页 |
(一) 正确认识口供的证据价值 | 第27-28页 |
(二) 确立相关配套制度,充分保障口供的自愿性和真实性 | 第28-34页 |
1、沉默权理念 | 第28页 |
2、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 第28-30页 |
3、律师在场制度 | 第30-31页 |
4、自愿认罪的从轻处罚 | 第31-32页 |
5、在保障自愿供述下对虚假口供做不利的处理 | 第32-33页 |
6、非法证据的排除 | 第33-34页 |
(三) 对三种不正常口供的处理 | 第34-39页 |
1、反复无常的口供 | 第35页 |
2、没有供述,即所谓“零口供”,但有其他证据 | 第35-37页 |
3、只有供述没有其他证据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