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液冷服中的流动与传热及其系统研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意义第12-14页
    1.2 冷却服装概述第14-21页
        1.2.1 冷却服装分类及特点第14-18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1-25页
        1.3.1 研究目的第21-22页
        1.3.2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22-23页
        1.3.3 全文安排第23-25页
2 原理介绍及系统结构设计第25-35页
    2.1 系统结构原理介绍第25-26页
    2.2 液冷服关键部件第26-30页
        2.2.1 微型泵第26-27页
        2.2.2 换热管网系统第27-28页
        2.2.3 冷源装置第28-30页
    2.3 液冷服设计需求分析第30-32页
    2.4 关键问题研究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液冷服关键部件-微型泵的设计及研制第35-57页
    3.1 微型泵工作原理第36-37页
    3.2 微型泵理论设计及模拟优化第37-51页
        3.2.1 微型泵的理论设计第37-42页
        3.2.2 微型泵的数值模拟优化第42-51页
    3.3 微型泵加工制造第51-53页
        3.3.1 材料选择第51-52页
        3.3.2 微型泵加工工艺第52-53页
    3.4 微型泵性能测试第53-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4 热环境下人体-服装-环境流动传热理论分析第57-75页
    4.1 人体热平衡方程第57-58页
    4.2 液冷服系统管网特性分析第58-64页
        4.2.1 管路沿程损失与局部损失分析第58-62页
        4.2.2 管路特性曲线第62-64页
    4.3 人体-服装-环境传热路径分析第64-71页
        4.3.1 蒸发换热分析第65-66页
        4.3.2 对流传热分析第66-68页
        4.3.3 导热传热分析第68-69页
        4.3.4 辐射传热分析第69-70页
        4.3.5 冷却液吸热第70-71页
    4.4 液冷服换热管路单元传热分析第71-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系统流动传热数值模拟第75-91页
    5.1 仿真物理模型构建第75-79页
        5.1.1 三维人体模型的建立第75-77页
        5.1.2 系统简化模型的建立第77-79页
    5.2 理论模型基础第79-81页
        5.2.1 流动与传热的控制方程第79-80页
        5.2.2 人体产热模型简化第80-81页
    5.3 系统模型简化及求解第81-90页
        5.3.1 系统模型分析及简化条件假设第81-82页
        5.3.2 网格划分第82-84页
        5.3.3 条件设置第84-85页
        5.3.4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第85-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6 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91-112页
    6.1 性能测试方法第91-94页
    6.2 测试系统构成第94-98页
    6.3 性能测试步骤第98-99页
    6.4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第99-106页
    6.5 流动传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106-111页
        6.5.1 流量的影响第106-108页
        6.5.2 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影响第108-109页
        6.5.3 环境温度的影响第109-111页
    6.6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7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112-115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2-114页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5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25-126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情况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旋翼飞行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
下一篇:平板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及膜污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