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系统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论文

四旋翼飞行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四旋翼飞行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四旋翼控制方法研究现状及课题研究意义第14-17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第17-19页
2 鲁棒自适应控制和鲁棒自适应内模控制简介第19-34页
    2.1 Lyapunov稳定性判据第19-20页
    2.2 鲁棒自适应控制简介第20-30页
        2.2.1 自适应控制第20-25页
        2.2.2 鲁棒控制第25-28页
        2.2.3 鲁棒自适应控制第28-30页
    2.3 鲁棒自适应内模控制简介第30-33页
        2.3.1 内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第30-31页
        2.3.2 内模原理及鲁棒自适应内模控制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及数学模型第34-45页
    3.1 四旋翼飞行器简介第34-38页
        3.1.1 四旋翼飞行器的基本结构第34-35页
        3.1.2 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第35-38页
    3.2 坐标系和坐标变换第38-39页
        3.2.1 坐标系建立与姿态角定义第38-39页
        3.2.2 坐标变换第39页
    3.3 四旋翼飞行器的系统模型第39-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四旋翼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控制第45-57页
    4.1 四旋翼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第45-49页
        4.1.1 四旋翼飞行器全控制系统分析第45-46页
        4.1.2 姿态角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第46-48页
        4.1.3 四旋翼飞行器位置鲁棒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第48-49页
    4.2 稳定性证明第49-51页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1-56页
        4.3.1 姿态子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4.3.2 位置子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四旋翼飞行器姿态鲁棒自适应内模控制第57-68页
    5.1 姿态鲁棒自适应内模控制律设计第57-58页
    5.2 系统稳定性证明第58-63页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3-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6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7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缝隙连接蛋白、微动脉膜电位和内质网应激通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液冷服中的流动与传热及其系统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