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2.1.1 康复景观的概念和内涵 | 第10页 |
2.1.2 农家乐的涵义 | 第10-11页 |
2.1.3 康复花园(Healing Garden/Landscape) | 第11页 |
2.2 康复景观发展方向 | 第11-12页 |
2.2.1 休闲与景观 | 第11页 |
2.2.2 疗养与景观 | 第11-12页 |
2.2.3 生活与景观 | 第12页 |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2.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2.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康复园林角度的农家乐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第16-24页 |
3.1 康复园林角度的农家乐景观设计的原则 | 第16-18页 |
3.1.1 生态原则 | 第16页 |
3.1.2 资源综合利用原则 | 第16页 |
3.1.3 环境优化、美化原则 | 第16-17页 |
3.1.4 突出乡土民俗特色原则 | 第17页 |
3.1.5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17页 |
3.1.6 功能性原则 | 第17-18页 |
3.2 康复园林角度的农家乐景观的设计方法 | 第18-20页 |
3.2.1 生态环境的营造 | 第18-19页 |
3.2.2 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 第19页 |
3.2.3 以绿化为主的自然环境 | 第19页 |
3.2.4 场所特色的营造 | 第19页 |
3.2.5 从使用角度着手的细节设计 | 第19-20页 |
3.3 康复园林角度的农家乐景观的优化设计 | 第20-24页 |
3.3.1 田园景观保护与优化设计 | 第20-21页 |
3.3.2 康复景观保护与优化设计 | 第21-24页 |
第四章 都江堰市农家乐景观现状调查 | 第24-28页 |
4.1 都江堰市概况 | 第24页 |
4.2 都江堰市农家乐旅游概况 | 第24-25页 |
4.3 都江堰市农家乐的类型 | 第25页 |
4.4 都江堰市农家乐景观特性 | 第25-27页 |
4.4.1 都江堰市农家乐景观的多样性 | 第25-27页 |
4.4.2 都江堰市农家乐景观的生态脆弱性 | 第27页 |
4.5 都江堰是农家乐康复景观现状 | 第27-28页 |
4.5.1 内部资源因素分析 | 第27页 |
4.5.2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第五章 设计案例--以都江堰市“龙门山庄”景观设计为例 | 第28-42页 |
5.1 都江堰市“龙门山庄”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5.1.1 区位概况 | 第28页 |
5.1.2 自然条件 | 第28-29页 |
5.1.3 景观现状分析 | 第29页 |
5.2 都江堰市“龙门山庄”农家乐景观总体规划理念与原则 | 第29-31页 |
5.2.1 规划理念 | 第29-30页 |
5.2.2 规划原则 | 第30-31页 |
5.3 都江堰市“龙门山庄”规划布局与分区 | 第31-36页 |
5.3.1 “龙门山庄”的布局分区 | 第31-35页 |
5.3.2 “龙门山庄”水系规划原则与愿景 | 第35-36页 |
5.4 “龙门山庄”农家乐乡土景观元素的运用研究 | 第36-37页 |
5.4.1 运用乡土景观元素的意义 | 第36-37页 |
5.4.2 乡土景观元素在规划中的运用 | 第37页 |
5.5 “龙门山庄”农家乐景观生态性设计研究 | 第37-40页 |
5.5.1 道路景观的生态性设计 | 第37-38页 |
5.5.2 水体景观的生态性设计 | 第38-39页 |
5.5.3 农业景观的生态性设计 | 第39页 |
5.5.4 边缘景观的生态性设计 | 第39-40页 |
5.6 康复园林角度农家乐景观设计的发展探讨 | 第40-42页 |
5.6.1 贴近自然的场所 | 第40页 |
5.6.2 社会交流的场所 | 第40页 |
5.6.3 适于运动的场所 | 第40-41页 |
5.6.4 艺术化庭院化的场所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