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偏颇性清偿的撤销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偏颇性清偿的界定 | 第12-17页 |
(一) 偏颇性清偿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 偏颇性清偿的特点与类型 | 第13-15页 |
(三) 规制偏颇性清偿的意义 | 第15-17页 |
二、 我国的偏颇性清偿撤销制度 | 第17-25页 |
(一) 破产撤销权界定 | 第17页 |
(二) 破产撤销权与债权人撤销权比较分析 | 第17-18页 |
(三) 我国偏颇性清偿撤销权构成要件 | 第18-19页 |
(四) 行使偏颇性清偿撤销权的有关问题 | 第19-25页 |
三、 我国偏颇性清偿撤销制度的不足 | 第25-28页 |
(一) 缺少关系人特别规定 | 第25-26页 |
(二) 临界期不统一 | 第26页 |
(三) 例外规定过于简单 | 第26-27页 |
(四) 缺少主观要件 | 第27-28页 |
四、 关于美国偏颇性清偿撤销制度的借鉴 | 第28-34页 |
(一) 美国偏颇性清偿撤销制度概说 | 第28页 |
(二) 美国偏颇性清偿撤销权客观要件 | 第28-30页 |
(三) 美国偏颇性清偿行为类型 | 第30页 |
(四) 美国偏颇性清偿的例外 | 第30-34页 |
五、 我国偏颇性清偿撤销制度的完善 | 第34-42页 |
(一) 区分关系人与非关系人 | 第34-35页 |
(二) 适当考虑债权人的主观要件 | 第35-36页 |
(三) 明确偏颇性清偿的例外规定 | 第36-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