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空间天气预报模式集成可视化软件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引言第14-19页
   ·课题任务第14-15页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仿真可视化软件第16-17页
     ·仿真可视化技术第17页
     ·模式集成第17-18页
   ·本文结构第18-19页
第2章 空间天气及其预报模式第19-33页
   ·太阳/行星际区域第19-24页
     ·太阳风暴到达地球的时间预报第19-20页
     ·太阳黑子与F107 指数预报第20-21页
     ·X 级、M 级耀斑概率预报第21-22页
     ·日冕物质抛射(CME)预报第22-23页
     ·太阳质子事件(SEP)预报第23页
     ·太阳/行星际预报模式总结第23-24页
   ·太阳风/磁层耦合区域第24-26页
     ·地球弓激波和磁层顶位置的形状预报第24-25页
     ·极光卵分布预报模式第25页
     ·太阳风/磁层耦合预报模式小结第25-26页
   ·内磁层区域第26-29页
     ·地磁扰动及其预报第26-27页
     ·辐射带及其预报第27-29页
   ·电离层区域第29-31页
     ·电离层TEC 预报模式第29页
     ·电离层F2 区参量预报第29-30页
     ·电离层闪烁效应预报第30-31页
   ·中高层大气区域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空间天气预报模式集成可视化软件框架设计第33-42页
   ·插件体系结构介绍第33-36页
     ·插件体系结构组成第33-35页
     ·插件体系结构优点第35-36页
     ·插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步骤第36页
   ·系统框架设计第36-38页
   ·系统模式集成实现第38-40页
     ·系统模式插件设计第38-39页
     ·系统平台实现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可视化研究第42-68页
   ·可视化技术第42-49页
     ·可视化流程第42-44页
     ·可视化分类第44-48页
     ·可视化方法第48-49页
   ·一维标量数据类型预报模式的可视化实现第49-55页
     ·TeeChart Pro ActiveX 介绍第49-51页
     ·F107 指数预报模式可视化第51-53页
     ·大气钠层预报模式可视化第53-55页
   ·二维标量场数据类型预报模式的可视化实现第55-66页
     ·采用颜色方法实现预报模式可视化第55-59页
     ·采用等值线方法实现预报模式可视化第59-66页
   ·不同尺度可视化渲染实现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视点交互控制设计第68-77页
   ·成像过程原理第68-70页
   ·设计灵活的照相机类第70-74页
   ·人机交互第74-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结论第77-80页
   ·本文完成的工作第77-78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单光子探测互差分技术及弱光成像研究
下一篇:数字图像修复方法研究及其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