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水稻齿矮病毒在褐飞虱培养细胞内的持久侵染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一、引言第10-20页
    1. 水稻齿矮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的研究概况第10-14页
        1.1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的发生和危害第10页
        1.2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的病害特征第10页
        1.3 RRSV的寄主与传播介体第10-11页
        1.4 RRSV的病原性质第11页
        1.5 RRSV的分类地位第11-12页
        1.6 RRSV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第12-14页
    2. 昆虫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第14-16页
    3. 呼肠孤病毒在其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研究第16-17页
    4. 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技术第17-18页
        4.1 免疫荧光技术第17-18页
        4.2 免疫电镜技术第18页
    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二、材料与方法第20-25页
    1. 材料第20页
        1.1 材料来源第20页
        1.2 试剂与抗体第20页
        1.3 抗体与褐飞虱培养细胞第20页
        1.4 实验仪器第20页
    2. 实验方法第20-25页
        2.1 RT-PCR方法扩增RRSV S10基因第20-22页
        2.2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病株中的RRSV第22页
        2.3 RRSV粗提液的制备第22-23页
        2.4 电镜负染技术检测粗提液中的RRSV病毒粒体第23页
        2.5 RRSV侵染褐飞虱培养细胞第23页
        2.6 免疫荧光方法观测RRSV侵染褐飞虱培养细胞第23-24页
        2.7 免疫电镜技术观测RRSV侵染褐飞虱培养细胞第24-25页
三、结果与分析第25-35页
    1. 褐飞虱培养细胞的培养与维持第25页
    2. 水稻病株中RRSV的检测第25-27页
        2.1 RT-PCR方法检测水稻病株中的RRSV第25-26页
        2.2 Western blot检测水稻病株中的RRSV第26-27页
        2.3 电镜负染技术检测RRSV粗提液中的病毒粒体第27页
    3. RRSV侵染褐飞虱培养细胞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复制机制第27-35页
        3.1 RT-PCR方法检测水褐飞虱细胞中的RRSV第27-28页
        3.2 RRSV在褐飞虱培养细胞中的持久性侵染第28-35页
四、讨论第35-38页
    1. 利用褐飞虱培养细胞研究RRSV的优势第35页
    2. RRSV非结构蛋白Pns6为viroplasm的组成成分第35页
    3. RRSV的装配模型第35-37页
    4. RRSV在褐飞虱培养细胞中的扩散第37页
    5.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5页
附录第45-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评价研究
下一篇:穿心莲超微粉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