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伪报票据丧失现象的实证分析 | 第9-12页 |
第二章 伪报票据丧失现象的利益驱动 | 第12-18页 |
一、伪报票据丧失中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分析 | 第12-14页 |
(一)伪报人利益分析 | 第13页 |
(二)违约人利益分析 | 第13-14页 |
(三)实际持票人利益分析 | 第14页 |
二、伪报票据丧失中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关系分析 | 第14-15页 |
(一)伪报人与违约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14页 |
(二)伪报人与票据实际持有人的利益冲突 | 第14-15页 |
(三)违约人与票据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15页 |
三、失票人权益与持票人权益冲突的解决之道 | 第15-18页 |
(一)强化票据的流通是协调主体之间利益冲突的价值尺度 | 第15-16页 |
(二)强化票据的流通指向动态安全保护原则 | 第16页 |
(三)动态安全保护原则基于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伪报票据丧失问题的制度导因 | 第18-29页 |
一、《票据法》过分拘泥于票据的基础关系 | 第18-20页 |
二、《票据法》未明确规定票据空白背书及其交付的效力 | 第20-26页 |
(一)空白背书票据的交付效力 | 第20-23页 |
(二)民间贴现票据的效力 | 第23-26页 |
三、公示催告制度不完善助长伪报票据丧失现象 | 第26-29页 |
第四章 解决伪报票据丧失现象的因应之道 | 第29-33页 |
一、重新规整公示催告制度 | 第29-31页 |
二、加强对除权判决后持票人权益的救济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