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2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15页 |
| 1.2.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 第12-13页 |
| 1.2.2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 | 第13-15页 |
| 1.3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3.1 化学法 | 第15-16页 |
| 1.3.2 物理化学法 | 第16-17页 |
| 1.3.3 生物修复法 | 第17-18页 |
| 1.4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 1.4.1 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及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 1.4.2 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分析 | 第19-20页 |
| 1.4.3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 第20-22页 |
| 1.4.4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 第22-23页 |
| 1.4.5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 2.1.1 菌种来源 | 第26页 |
| 2.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 第26-28页 |
| 2.1.3 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 | 第28页 |
| 2.1.4 试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 2.2.1 菌种的复壮 | 第29页 |
| 2.2.2 絮凝率及Zeta电位的测定 | 第29-30页 |
| 2.2.3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方法 | 第30页 |
| 2.2.4 絮凝剂多糖含量的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 2.2.5 多糖中去蛋白的方法 | 第31页 |
| 2.2.6 元素分析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 2.2.7 重金属去除率的测定 | 第32页 |
| 2.2.8 絮凝活性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 2.2.9 发射场扫描电镜分析 | 第33-34页 |
| 2.2.10 XRF分析 | 第34-36页 |
| 第3章 产絮菌A9的复壮及其所产絮凝剂的特性研究 | 第36-56页 |
| 3.1 菌种A9的复壮 | 第36-37页 |
| 3.2 菌株A9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分析 | 第37-39页 |
| 3.2.1 A9生长过程中的絮凝性与多糖含量的变化 | 第37-39页 |
| 3.2.2 A9发酵液pH的变化 | 第39页 |
| 3.3 不同装瓶量对菌株A9发酵产絮的影响 | 第39-42页 |
| 3.3.1 菌种A9发酵液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 3.3.2 菌株A9生长、絮凝性及多糖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 3.3.3 菌株A9发酵液中pH的变化 | 第41-42页 |
| 3.4 不同接种量实验 | 第42-43页 |
| 3.5 MBFA9絮凝条件的优化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 3.5.1 絮凝剂用量优化 | 第43-45页 |
| 3.5.2 搅拌时间的优化 | 第45页 |
| 3.6 MBFA9的稳定性分析 | 第45-49页 |
| 3.6.1 MBFA9的酸稳定性 | 第46-47页 |
| 3.6.2 MBFA9的热稳定性 | 第47-49页 |
| 3.7 MBFA9的成分分析 | 第49-53页 |
| 3.7.1 MBFA9的提取纯化 | 第49-50页 |
| 3.7.2 红外光谱法分析MBFA9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50-51页 |
| 3.7.3 MBFA9的结构表征 | 第51-53页 |
| 3.8 小结 | 第53-56页 |
| 第4章 MBFA9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 第56-76页 |
| 4.1 MBFA9捕集水中重金属的条件优化 | 第56-65页 |
| 4.1.1 MBFA9对不同重金属溶液的处理 | 第56-61页 |
| 4.1.2 MBFA9捕集水中Pb~(2+)的条件优化 | 第61-65页 |
| 4.2 MBFA9捕集水中Pb~(2+)的机理研究 | 第65-73页 |
| 4.2.1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66-67页 |
| 4.2.2 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 第67-69页 |
| 4.2.3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 第69-71页 |
| 4.2.4 红外光谱表征 | 第71-72页 |
| 4.2.5 X射线荧光分析 | 第72-73页 |
| 4.3 MBFA9处理蓄电池废水 | 第73页 |
| 4.4 小结 | 第73-76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作者简介与获得的成果 | 第84页 |